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提出了动态白光数字散斑计量术 ,并研制了相应的实验测量系统。在系统启动脉冲的触发下 ,动态白光数字散斑计量系统中物体动态加载、脉冲白光光源照明、数字散斑图像采集等过程依次完成。该系统可通过延时调节 ,对可重复动态过程的位移演化进行全过程测量。  相似文献   
2.
实验提取了弱散射体产生的菲涅耳极深区的散斑场.发现当散射距离一定时,弱散射体光场的相位分布特征随散射体的粗糙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某一弱散射体,相位分布特征随散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弱散射体的粗糙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产生相位涡旋现象;散射体表面上存在相位涡旋;弱散射体产生的相位涡旋的密度随散射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还随散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弱散射体的相位及相位涡旋分布特征随粗糙度和散射距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散斑场随散射距离的演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脉冲和连续多色光源照明下光栅泰伯效应的等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滕树云  刘立人  祖继锋  栾竹 《中国激光》2004,31(10):177-1182
利用部分相干光理论对多色光源照明下光栅的菲涅耳衍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任意谱相干度照明下光栅衍射光强分布的一般公式,并对脉冲激光光源和连续的多色光源照明下光栅的菲涅耳衍射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进而讨论了光源的频谱分布对光栅泰伯效应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超短脉冲的有限弛豫时间对光栅自成像的影响与多色连续光源的谱分布对光栅自成像的影响完全等价。这一等价性为借助于连续多色光照明下光栅的菲涅耳衍射来研究超短脉冲激光照明下光栅的菲涅耳衍射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中选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照明光源,对连续多色光照明下光栅的自成像分布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ZnO/Si(111)衬底上,利用JCK-500A型射频磁控溅射系统溅射氧化镓靶得到氧化镓薄膜.然后将硅基Ga2O3置于管武石英炉中,在850℃的氨化温度下氨化15min后,成功制备出GaN薄膜,该薄膜由正六边形的晶粒组成.X射线衍射(XRD)表明GaN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晶格常数为a=0.318nm和c=0.518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测试确定了样品中Ga-N键的形成,并且Ga和N的化学计量比为1:1.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样品表面非常光滑和平整.透射电镜(TEM)表明薄膜由正六边形晶粒组成.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一步验证了GaN薄膜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最后,简单地讨论了其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NiO/Ag/NiO透明导电膜,研究了不同NiO层和Ag层厚度对三层膜可见光透过率和电阻特性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制备的NiO/Ag/NiO为N型透明导电膜。在400~800 nm的可见光区域内,随着NiO和Ag层厚度的增加,薄膜的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NiO层厚度为30 nm且Ag层厚度为11 nm时,叠层膜具有较好的光学特性,其最大透过率为84%,薄膜电阻为3.8Ω/sq,载流子浓度为7.476×1021cm-3。对薄膜透过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结果与实验中大致趋势相同,但因为折射率选择和薄膜界面等因素的影响,在可见光区域后半段实验值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6.
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两种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性能的比较方法,可为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以SILEX研究计划为例,简要分析了各种轨道之间光通信系统的特性及未来光学终端的升级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衍射极限半导体激光束波面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星间半导体激光通信系统中,如何检测发射光束波面的质量是个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简单介绍白光横向双剪切干涉仪的基础上,报道了用此干涉仪对近衍射极限半导体激光光束波面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计算远场发散度的公式。实验测得近场光束的波高差为0.2A,通过夫朗和费衍射求得光束的发散度仅为64.8μrad,这表明光束接近光学衍射极限。同时,表明双剪切干涉仪灵敏度高、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践,对我国目前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交通工程投资主体的转变及造价模式的转变进行详细分析,对新形势下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