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介绍高炉TRT控制系统的改进,以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艳敏  纪冬丽  陈春桥 《硅谷》2010,(16):141-141,139
主要介绍鲁丽1080m 3高炉软水自控系统的工艺流程,施耐德公司昆腾系列Unity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以及所用软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桑叶南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其降血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横  纪冬丽 《饮料工业》2004,7(6):34-36
对桑叶南瓜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和保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桑叶汁和南瓜汁的体积比为1:4.糖酸比为木粮醇8%、蛋白糖0.01%、柠檬酸0.012%。稳定剂为黄元胶0.1%和CMC-Na0.1%。杀菌条件为121℃,15-20min时.产品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4.
纪冬丽  王青  李晖实 《硅谷》2012,(4):168-168
从热风炉煤气支管流量检测的现状着手分析,从存在的问题、故障原因、解决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剖析,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对热风炉煤气支管流量计进行换型改造,来提高煤气流量检测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5.
以沸石粉和聚氨酯海绵为原料制备新型生物膜载体,对比分析了投加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性脱氮菌属的演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 009 5和0. 006 5 g/(g载体·d)。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两种生物膜载体上的菌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是最占优势的两种菌。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表明新型载体上微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稳定,并且存在较多的反硝化功能性菌属(Sphaerotilus、Flavobacterium和Thermomonas等),从而提高了MBBR工艺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6.
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是目前研究与工业发展的趋势,原位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化.在系统搜集资料和调研后,对国内外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下水保护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有3种主要的地下水保护技术:冷冻墙技术、注浆帷幕技术、气驱控制技术.冷冻墙技术适用于低品位、储层较深(500~1 000 m)的油页岩开采;注浆帷幕技术适用于地表下百米内的浅层储藏以及工程量较小的开采条件;气驱控制技术适用于开采范围在百米以内、地层较为坚固的开采区域.针对3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技术比选,提出应用思路,以期为实际工程实施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油页岩资源开发的迫切需求,以及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建立油页岩的原位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颇有意义的.通过利用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法,结合现有相关行业标准及国内外行业经验确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指标,确定了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出指标体系中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隧洞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现代岩体力学模型,即围岩—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对西沟水电站引水隧洞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洞上拱和下拱的交接处最容易受到破坏,建议将锚杆预留端头与混凝土衬砌中的钢筋焊接或绑扎在一起,必要时增加一些短插筋,同时对围岩进行固结灌浆。  相似文献   
9.
纪冬丽  张竞  孟凡生  王业耀 《化工学报》2018,69(12):5276-5282
以我国某矿区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EK/Fe0-PRB联合修复工艺去除土壤中的砷,考察了土壤含水率及增强试剂对砷去除的影响,分析了修复前后土壤中砷的迁移分布及砷价态分布变化,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修复前后PRB填料Fe0进行了表征分析,探讨了EK/PRB修复砷污染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在EK/PRB联合修复过程中,EK去除作用所占比例为22%~43%,而PRB的去除作用所占比例为52%~71%,以PRB的去除作用为主;未添加增强试剂时,阳极液砷收集含量明显高于阴极液砷收集含量,电动去除机制主要为电迁移作用,添加增强试剂后,阴极液砷收集含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EK/PRB修复后,As(Ⅴ)和As(Ⅲ)在土壤、电极液、PRB中的含量比例基本没有变化,As(Ⅴ)含量比例略微升高,即处理之后土壤中的五价砷并不会经氧化还原作用而转变成毒性较高的三价砷;反应后Fe0表面存在As(Ⅲ)和As(Ⅴ),未发现As(0)的存在,因此砷在PRB中仅通过铁表面氧化物的吸附作用而去除。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油页岩原位开采主要集中于开采技术和工艺研究,针对开采导致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该方面的研究可为建立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下水环境风险水平定量化评价模型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在不同热解温度、空气气氛和0.1MPa压力条件下产生的粒径≤2mm的油页岩及热解残渣进行了失重率、比表面积、元素及矿物成分分析;其次,在不同热解温度和浸取时间的条件下,通过浸取实验探究了油页岩原位开采后对地下水质量指标pH、色度、硫酸盐、氨氮和化学耗氧量(CODMn)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页岩失重率与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呈现负相关性;浸取液中各项地下水质量指标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岩石组分及各元素占比变化的影响;pH和色度受热解温度及浸取时间共同影响,热解温度对硫酸盐、氨氮和CODMn会产生较大影响。油页岩原位开采对地下水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开采时需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