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无线电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甾相液晶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基于胆甾相液晶的特殊分子结构,综合阐述了胆甾相液晶的旋光性、选择性光散射和偏振光二色性等光学特性,揭示了它的光学特性主要源于它螺旋状的分子结构及其光学各相异性。  相似文献   
2.
提高铝合金上电镀镍层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步电镀镍和特殊铝合金表面预处理方法,获得高结合强度的电镀镍层。选用热震法测试铝合金基体与沉积镍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讨论了铝合金电沉积镍层厚度、温度、电流密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低电流密度0.2-0.5A/dm^2,镀层厚度8-15μm,电镀液温度15-25℃条件下,电镀镍层与铝合金的结合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目前内燃机的大功率、小排放、低噪声的要求,根据隔热发动机的热障机理,介绍了几种热障型活塞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5.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的稀土La3+、Dy3+离子的纳米BaTiO3粉体样品.通过XRD表征分析了样品的粒度和晶体结构,并通过电容法研究了样品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900℃焙烧2h制备的稀土掺杂纳米BaTiO3:RE3+(RE=La,Dy),粉体的平均粒径在20~40nm之间,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纳米BaTiO3粉体的平均粒径明显变小,室温介电常数明显增高.随着稀土离子浓度的增加,纳米BaTiO3:RE3+粉体粒径减小,晶体结构由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其介电常数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激光诱导向后转移制备微纳阵列结构的效率,本文提出三光束激光干涉诱导向后转移(LIIBT)技术,为激光干涉技术与激光诱导向后转移的有机结合。本文以ITO玻璃为接收衬底,金薄膜为靶材,LIIBT过程中采用三光束激光干涉进行加工。SEM结果表明,在激光能量密度为25 mJ/cm^2,金膜厚度为50 nm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阵列结构,周期为5μm,金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其表面,尺寸小于100 nm的粒子达到80%以上。EDX分析结果表明微米尺度点阵由大量的In元素组成,该结构的形成源于激光与ITO层相互作用。将1.0×10^-5,1.0×10^-7和1.0×10^-9 M的罗丹明6G溶液,旋涂于微结构表面并进行拉曼光谱研究,在612 cm^-1,773 cm^-1,1190 cm^-1,1319 cm^-1和1511 cm^-1处发现了罗丹明6G的特征峰,说明制备的金纳米结构对微量的罗丹明6G有明显的SERS效应。本文提出的LIIBT技术将大大提高激光诱导向后转移制备微纳阵列结构的效率,在超灵敏检测、光电子器件、微流控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对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DNA)水解产物中各碱基含量进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四种碱基的检测限均可达到10-6mol/L数量级,符合生物样品中含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光度法对构成核酸的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的紫外吸收谱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含四种碱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分别进行分析,发现G在240~280nm范围内有两个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44nm和274nm处;而A、C和T的吸收峰值则较为接近.分别位于258nm、264nm和266nm处.对A、C和T分组混合或共混后进行测试,发现当峰值出现在260nm时,溶液中至少存在A和C.当峰值位于258nm处时.溶液中存在A或T.在300~1100nm范围内未发现该四种碱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纳米技术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包括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硅纳米太阳电池以及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碳纳米管太阳电池等。分别针对二维硅纳米薄膜和一维硅纳米线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及碳纳米管用于无机太阳电池、有机太阳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分析发现,纳米技术的引入为传统太阳电池高成本和低光电转换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并进一步提出利用纳米技术实现高效太阳电池转化效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技术的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现今大多数发动机所采用的隔热技术与用户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现有发动机排气管隔热层所使用的材料、技术及隔热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对所使用的隔热材料做了对比分析,并对材料的隔热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