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前以正电子亲合势K2CsSb为代表的光电发射阴极材料因其有源层较薄的特征使其光吸收能力较差,现成为限制其提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聚苯乙烯(PS)纳米球剥离法制备的金属孔阵为掩膜,在SiO2衬底上刻蚀制备纳米孔阵列。首先刻蚀单层自组装PS纳米球以改变尺寸,然后在表面沉积镍膜并进行剥离获得孔阵掩膜,最后刻蚀SiO2衬底并去除掩膜获得孔阵。通过改变PS纳米球的自组装和刻蚀工艺参数实现了对纳米孔阵的孔径、深度、周期等几何参数的灵活调节,并通过优化离子刻蚀的频率、反应气体配比等参数有效降低了纳米孔刻蚀面的粗糙度,最后结合实验测试和理论仿真探索了其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孔阵列能够提高光电发射器件的光吸收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阵列结构材料因能激发光学共振及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具有一定直径和周期的SiO2纳米柱作为掩膜层,采用ICP刻蚀制备了GaAs纳米柱阵列,重点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处理工艺对纳米柱阵列形貌的影响,与表面无纳米结构的薄膜材料相比,其反射率得到明显的降低且最低约为3%,因此纳米阵列结构能有效的增强光吸收,具有极其优良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苍耳叶挥发油的提取及抑菌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苍耳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抑菌作用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优化苍耳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DH5α)、绿脓杆菌、酿酒酵母、黄曲霉和黑曲霉为受试菌株,观察苍耳叶挥发油对各菌种的体外抑制作用;以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考察挥发油的抗氧化性。当料液比为1∶14,微波处理14次,振荡提取时间为16h时,苍耳叶挥发油具有最佳提取率;苍耳叶挥发油对DH5α、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黄曲霉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061、0.244、0.488、1.953、31.25、31.25mg·mL-1;苍耳挥发油有较强的消除自由基能力,消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15、0.719、1.289mg·mL-1。  相似文献   
4.
主要考察了苍耳各部位提取物对常见菌种的抗菌活性,比较了苍耳四个部位(根、茎、叶、子)三种提取方式所得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抑制活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苍耳各部位不同方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微球菌抑制作用较强,酵母菌次之;各部位中苍耳叶的提取物表现了较宽的抑菌谱和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