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范世涛 《中国信息界》2005,32(12):15-20
鉴于工业化概念在国内有着广泛影响,而工业化概念的基础在于传统的部门(sector)或产业(industry)分类,接下来我们就从这样的分类角度出发,探讨信息化对产业政策重点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认为,信息化最重大的意义之一是卡尔多律和鲍莫尔成本病不再是严格的约束,其生产率改进的机会与制造业同样广阔,因而,发展政策不仅应特别关注制造业或第二部门,也应特别关注服务业的生产率改进。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以来,国内已有大量文献试图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论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犬与鬼》讲述的是日本的现实,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讲述的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中国。但是,中国有机会从日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尤其是那些发展得太快而失控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下面讨论一个谈信息化政策时经常提到的问题: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吸收能力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产业革命或信息化中的技术创新是一系列的事件集合起来的结果,而不是几个关键事件所能决定,这是使制度框架变得关键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结构转变和发展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以来,国内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试图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论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作者发现,上述努力似乎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当沿着这一方向思考时,信息化与“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等后工业化(poat industrial society)现象或反工业化(deindustdalization)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被切断了,信息技术革命孕育和发展壮大所依赖的第三部门条件被忽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被约减、转化为信息技术与第二产业的关系。这既不利于把握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趋势和动向,也不利于我国的信息化政策制订;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家还习惯于将中国发展的关键看作工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