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胶-凝胶过程是制备包括光学涂膜在嵛大类氧化物制品的通用手段。为激光系统涂膜所进行的研究已持续近3年,早期的工作由于破坏阈值低和价格昂贵而受阻,然而最近的一些改善已导致特别成功地制出四分之一波长烧结二氧化硅减反膜,该膜已用于高功率激光聚变系统,其激光破坏阈值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膜2 ̄3倍,前不久研究制备的1/4波长高低折射率交替多层高反膜虽没有减反膜那么好,但与和其竞争的材料相比,仍有其优越必,此法  相似文献   
2.
薛清 《机电技术》2016,(1):64-67
为了解决客车座椅脚架轻量化问题,对座椅脚架3个主要组件从材料和厚度方面提出5种不同改进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Hyper Works和三维显式分析软件Ls-dyna建立座椅有限元试验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强度模拟分析,以成本和轻量化程度为评价指标来评估各个方案。结果表明:座椅有限元仿真模型是有效的,方案五在脚架成本增加2.8%的情况下减重达到31.7%,轻量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泡镀敷的方法在多孔硅表面形成了一镀铜层,通过对掺铜前后多孔硅的光致发光(PL)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吸收光谱的研究,讨论了铜在多孔硅表面的吸附对其光致发光的影响。实验表明,掺铜多孔硅的光致发光谱出现两个发光带,其中能量较低的发光带随主发光带变化,并使多孔硅的发光峰位蓝移。多孔硅发光峰位的蓝移,是由于在发生金属淀积的同时伴随着多孔硅表面Si的氧化过程(纳米Si氧化为SiO2)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通过本公司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供水的恒压控制 ,分析其工作原理、节能效果 ,从而阐明了变频技术在供水情况下的可靠性和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钢管拱肋桥梁的制造,长期以来“以折代曲”后拱肋的相贯线切割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大部分的切割均在相贯线切割机上进行。对此,在钱江四桥拱肋制造中,我们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在拱肋相贯线的切割上采取了技术创新。以此为栽体,在钱江四桥钢结构制造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介绍PLC控制下的自动包装系统在复混肥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其工作原理,阐明其运行的可靠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薛清战  王维中 《磷肥与复肥》1999,14(3):43-45,61
介绍计算机控制复混肥生产线的原理,包括配料系统、循环给料系统、报表打印系统。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控制热处理过程中含氢非晶硅中纳米硅颗粒大小的一种新方法。用喇曼散射、X射线衍射和计算机模拟,发现在非晶硅中所形成的纳米硅颗粒的大小,随着热退火过程中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在退火过程中,若非晶硅薄膜升温速率较高(~100℃/s),则所形成纳米硅粒的大小在1.6~15nm;若非晶硅薄膜升温速率较低(~1℃/s),则纳米硅粒大小在23~46nm。根据晶体生长理论,讨论了升温速率的高低与所形成的纳米硅颗粒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下,对聚乙炔的一种单取代衍生物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这种聚乙炔的单取代衍生物的薄膜能够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其荧光光谱的主要荧光峰位于510 nm,而它的两个次要荧光峰分别位于440 nm和380 nm.位于510 nm、440 nm的两个荧光峰分别是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激发缔合物的主要和次要发光峰,而位于380 nm的荧光峰是单条高分子链的发光峰.这些光谱方面的变化可用该高分子发生的结构上的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薛清 《量子电子学报》2006,23(4):565-568
报道了一种从氢化非晶硅薄膜中生长纳米硅粒的方法.氢化非晶硅薄膜经过不同条件的热退火处理后,用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快速升温条件下所形成的nc-Si在薄膜中的分布是随机均匀的,直径在1.6~15 nm范围内,硅粒大小随退火过程中升温快慢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