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种观察细胞骨架的简易整装电镜制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显示细胞骨架的简易有效的整装电镜制样方法。24孔培养板上钻以直径为2.5mm的圆孔,覆上0.25%的Formvar膜后,成为培养细胞的良好支撑物,然后在原位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抽提、固定和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和定位,再以浸湿的单目铜网置于圆孔上,自然干燥后取上已覆有Formvar膜的铜网,即可进行标本的观察。该方法材料来源容易、经济,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并可减少盲目的电镜观察及人工假象,所得的细胞骨架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2.
哺乳类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自然排核现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探讨红细胞自然去核机理的形态学基础,本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小鼠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自然去核现象及相关的细微结构变化。贫血小鼠骨髓中晚幼缸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皱襞,核异染色质聚集成异染色质块,胞质中细胞器退化,结构趋于简单。晚幼成红细胞经历一个特殊的排核过程,包括核偏位、出现细胞突起和伪足样结构,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团集于偏位核一方,胞核排出时表面带有一薄层胞质而并不完全裸露。伴随胞核排出的细胞表面最明显变化是微绒毛消失、小皱襞变成大皱襞。排核后的胞质体(网织红细胞)由不规则状逐渐演变为成熟红细胞的双凹盘状结构,排出的核表面先出现小孔或空洞,继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