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H.Shi在IEEE TENCON'02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群签名,此后Fangguo Zhang和 Kwangjo Kim对这种群签名方案提出一种通用的伪造攻击,证明该方案是不安全的。本文将对这 种攻击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性能管理是电信管理网(TM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行并提供预定的服务等级。然而,性能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的人力资源呼唤着一种高效、交互和实时的管理技术的到来。文中介绍的辅助决策系统模型是为以上需要而提出的,它以专家系统(ES)为核心,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方式,采用经验、统计、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支持网络性能管理中的绝大部分重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一松  唐柏鉴  裴波 《钢结构》2005,20(3):12-14,34
大跨度空间桁架梁体系在多高层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现行规范中对其整体稳定的计算规定并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它的整体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针对实际工程中的空间桁架梁进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模拟试验,对此类桁架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靠拓扑的高可用性网络核心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建设下一代集成服务的高可用性网络是网络界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可靠拓扑研究了高可用性网络,在网络可用性宏观定义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影响高可用性网络构建的7类核心问题,包括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服务管理、资源管理、网络安全、开放式应用、网络管理及指标的评估等,指出在设计高可靠性网络架构中,应对其进行综合的衡量.提出下一代高可用性网络的设计应本着需求牵引、服务为核心的原则.最后介绍了下一代高可用性网格HaGrid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顾盛  裴波  沈超明 《特种结构》2012,29(2):39-42,62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一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制作缩尺模型,以试验研究该新型体系中拉索预拉力取值准则及结构侧移模式。试验表明: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拉索预拉力以"受压最大的拉索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剩余拉力接近于零"为确定准则;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具有弓形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小芳  郑志枭  王寅  裴波  伯冬冬 《安装》2023,(S2):16-18
本文以液槽式(含过滤器)吊顶安装施工技术为例,采用液槽式吊顶和液槽式高效过滤器(带刀口过滤器)组合成的百级层流系统,解决了过滤器边框泄漏、送风风速过小和过滤器使用寿命太短的问题,同时节约了大量天花安装空间,维护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网络性能管理是电信管理网(TM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行并提供预定的服务等级。然而,性能管理的复杂性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呼唤着一种高效、交互和实时的管理技术的到来。本文所论述的辅助决策系统模型是针对以上需要而提出的,它以专家系统(ES)为核心,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方式,采用经验、统计、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支持网络性能管理绝大部分重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崔慧  裴波 《一重技术》2003,(2):15-16
这套大规格冷拔圆钢的模具设计方案,已成功地应用在北钢冷拔分厂的50t冷拔机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证明设计原理及工艺是合理的,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可溶性的金属离子盐为原料,以(NH4)2CO3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正极材料LiNi0.5Mn1.5O4,讨论了煅烧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条件下充放电测试,对最终产物的物相、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50、850、950℃均得到了纯相的LiNi0.5Mn1.5O4材料;在850℃制备的LiNi0.5Mn1.5O4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0.5、1.0、5.0C充放电倍率下容量分别为126.1、125.0、120.0、105.0 mA.h/g,以0.5C的倍率循环100次后,容量仍有119.0 mA.h/g,与初始容量相比,保持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10.
裴波  赵继敏  孙航 《电子技术》2004,31(3):41-45
传统的DSP音效处理系统,数据通路是由ADC+DSP+DAC来构成的,成本高、体积大。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PCM3001音频CODEC与TMS320VC5416DSP的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接口,实现音频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结合整个硬件平台,给出了软件流程图和电路图。最后给出了软件配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