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3篇
  202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种新型的实验地震学光学模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地震学光学模拟系统。它将实时全息技术与声发射源测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实验地震学研究 ,前者检测和记录试件内应力场及其变化 ,后者检测和记录微破裂所激发的超声波 ,借以确定试件内微破裂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强度。综合两种方法所获数据 ,从微破裂丛集成核过程与应力场之间的关系来寻求破裂形成、扩展的某些规律性。试验观察到一些极有研究价值的现象 ,特别是系统能将破裂的形成和扩展 ,从微破裂丛集成核直至整个试件碎裂的过程 ,以较高的分辨率记录下来 ,初步获得微破裂成核过程与应力场关系的某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激光实时全息法用于双尖牙受力分析的研究。模型试验表明:在双尖牙牙尖部位及牙颈部位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牙尖部位受力较大,牙颈部位次之,折裂大多从两牙尖的正中裂开,折裂方式与临床观察相吻合。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对牙骨质剥落等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将实时全息法用于地震基础实验的研究,实验中以透明试件受压破裂过程模拟均匀岩体的破裂过程,采用实时全息干涉摄影系统记录试件应力场分布及其变化,用瞬态波形自动记录系统记录微破裂的位置和强度,通过两种方式所获数据来探索地震微破裂成核过程和应力场关系,这种方法的成功为地震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岩石试样上未来断裂面内裂缝(纹)相对大小对强度及应力降的影响。用大理石试件做了单轴抗张试验、压剪试验及三轴试验,后二种试件破裂角约为30°。予制裂缝用环氧树脂充填固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予制裂缝的相对面积从零增长到90%左右时,强度及应力降都减小,并且应力降随强度降低而减小。抗张强度从55±15公斤/厘米~2逐步减小到15±5公斤/厘米~2;应力降从45±15公斤/厘米~2减小到6±5公斤/厘米~2。压剪试验表明:轴向应力降从100±150公斤/厘米~2减小到100±30公斤/厘米~2。三轴试验中围压为300公斤/(?)米~2,破裂强度从2000±200公斤/厘米~2减小到400±100公斤/厘米~2,轴向应力降从900±200公斤/厘米~2减小到100。±50公斤/厘米~2。地震时的应力降多在1~100巴之间,这相当于试样上裂缝相对面积为90%左右的情形。软弱带或裂缝(纹)的出现削弱有效承载面积可能是地震应力降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昆明和玉溪等地区为例,对87个钻孔剪切波速测试资料,分别以15 m、20 m、25 m和30 m的深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度和卓越频率。依照等效剪切波速和卓越频率两标准分别判定场地土类别并找出两法结果一致的深度。结果显示:①两标准对场地土类别判定结果相同的深度多数都在25 m处。这种孔数最多,有53个。其中有19个判定为中硬土,34个判定为中软土。②两标准对场地土类别判定结果相同的深度大于250 m和近于、等于30 m的有32个钻孔。其中有29个孔判定为中软土,3个孔判定为软弱土。③结果全都不相同的有2个钻孔。但在深度25 m处二者靠近等级分界点程度相同,一个是250 m/s,一个是卓越频率2.5 Hz。前者判定为中软土,后者判定为中硬土。依此确定判定场地土类别的等效剪切波速度和波速卓越频率的最佳计算深度为25~30 m;建议工程地质钻井勘探深度为30 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