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井喷事故严重影响着作业井的生产安全,国内外关于井侵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钻井时发生的井侵进行的。为此针对修井作业的特点,推导出了描述井侵后井筒流体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与地层渗流模型进行耦合,通过有限差分的方法求解,得到不同条件下井侵后的流动规律,为控制井侵、预防井喷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压力越大,渗透率越大,井底压力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稳定时的井底压力越大,井喷发生后井口流体的速度越大;洗井作业时,排量越大,稳定时的井底压力越大,但井口速度并不随着排量增大而一直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珠江口盆地X油田韩江组高泥质疏松砂岩段扩径严重引起测井曲线质量差、波阻抗属性叠置严重、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等难题,形成的薄储层精细表征技术概括为"三步法":①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重构能得到反映真实地层特征的弹性曲线,进而解决在疏松砂岩井段因扩径严重导致测井曲线失真的问题;②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识别难的问题,新构建DVT敏感特征参数来区分砂岩与泥岩;③利用波形指示高分辨率反演方法预测高泥质疏松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在X油田注水收效、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开发调整方案井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该油田3~5 m薄层精确描述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该技术对同类油藏表征和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油田薄油层开发面临的油层厚度薄、局部微构造变化、储层内部夹层发育、油水界面上升等问题,基于地球物理、开发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等多学科综合运用的优势,总结出一套包括储层精细预测技术、高精度地质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层边界探测技术在内的多专业一体化海上油田薄油层地质导向技术。该项技术在A油田厚度约2 m薄油层应用过程中,分别从水平井的钻前综合分析、钻中实时调整和钻后地质认识3个阶段展开,最终水平段储层有效钻遇率达100%,投产后生产效果远超设计产能,为该油田薄油层产量最高井,对海上其他油田薄油层开发具有参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田群的发现并投入开发,发现大量高含泥质的海相砂坝储层,储层特征及开发特征与常规海相砂岩差异较大。为研究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恩平凹陷A油田高泥质储层为例,对比其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和B油田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的差异,研究表明:与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相比,高泥质储层黏土矿物含量更高、孔喉更小、粒度更细、物性更差,开发过程中具有低阻产水、易出泥砂、能量不足的特点,明确了高泥质储层宏观上受控于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细粒沉积物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是储层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并对油田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油气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生产污水大量产出的问题,以番禺4-2油田为例开展了污水回注油藏研究。在层位初选、配伍性试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地层储水能力、回注层位优选、注入压力、地层吸水能力的计算,确立了污水回注方案;并建立了概念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注水压差、逐年地层压力、层位最大注水量等参数进行评估,进而验证污水回注方案可行性。污水回注应综合地质油藏条件、配伍性研究等,选择适合目的层进行污水回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试注。污水回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注水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气顶油田开发过程中气顶气和溶解气渗流关系复杂,常规方法无法认识气顶油田开发特征等问题,为此采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认识油气水流动特征.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明确了注水油藏W井组的注采连通关系,根据产出曲线拟合求解得到注采井间高渗通道的物性参数,并调整注采结构,调...  相似文献   
7.
8.
地震勘探开发中速度研究方法的选取是时深转换的关键。鉴于珠江口盆地M气田断裂系统复杂,构造主体部位受断层影响导致横向速度变化明显,而以往时深转换方法诸如变速成图法或井时深关系拟合法得到的深度构造图误差偏大,很难满足开发阶段高精度构造研究的需求。由此在传统变速成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地震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是利用伪井速度时间函数与测井速度时间函数的差值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将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构造的不确定性。新提出的地震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有效提高了该区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部海域具有一定规模的海相强水驱疏松砂岩稠油储量,该类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构造认识变化大、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易出砂等问题。以该地区典型P油田为例,介绍海相强水驱疏松砂岩稠油薄油藏在开发实践中为应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技术对策。通过油田内部滚动开发评价,采用先"肥"后"瘦"、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开发,油田开发后通过滚动扩边逐步落实构造并实施调整;通过针对边底水油藏制定不同水平井布井策略,底水油藏采用高顶避水、寻夹避水并保持合理井距,边水油藏"批钻批投"抑制边水局部舌进的方式控制单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利用先进钻井技术实现井轨迹的精细控制,采用优质筛管防砂完井。现场实践表明,该技术对策使P油田稠油油藏高峰年产量达157×10~4m~3,大规模开发5年后采出程度达到15.5%,开辟了南海东部海域海相强水驱疏松砂岩稠油薄油藏高效开发的先例,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东部海域油田以海相砂岩为主,该类油田储层稳定、天然能量充足,多以水平井开发,早期油井的产液结构优化效果一般。由于海上油田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寻找高产、高效开发的增产挖潜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以往对产液结构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实施效果评价标准不一、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地层—井筒—管网"一体化的产液结构优化思路,建立了以含水变化和增油效果为衡量标准的实施效果定量化评价方法;根据油田实践效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明确了含水下降增油型、含水稳定增油型、含水上升增油型及无效型实施效果的主控因素和动态特点,从而指导了油田后续的产液结构调整,形成了"研究—实施—评价—认识—再研究"的滚动优化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产液结构优化的有效率、延缓了油田的自然递减,对类似海相砂岩天然能量充足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