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研究运动认知的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感觉神经元集群、中间神经元集群和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在耦合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位编码和数密度随时间的演化.探讨了神经网络在自发运动条件下以及在刺激条件下的神经网络动力学响应.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1)Walter J.Freeman提出的皮层动力学响应不能够编码外刺激信息的猜想;(2)串行的神经网络系统的神经编码具有节律编码的性质;(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中,神经抑制有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3G网络的建设,各运营商逐步搭建PTN和GPON等分组化城域传送网。文章首先分析传统的传输网管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现有的传输模型、数通模型和3G分组化城域传送网模型的特点和三个模型的关系,推出3G环境下传输网络和业务的性能管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一套业务性能管理指标体系。最后,阐述性能指标体系在具体场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用超细微粉配制水泥砂浆,分析了超细微粉的细度对水泥砂浆的活性和孔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中期,微粉的比表面积越大,掺50%微粉砂浆的活性越大,孔隙率、累计孔体积、最可几孔径越小;(2)在中后期,微粉比表面积小于750 m2/kg时,掺50%微粉砂浆的活性继续增大,孔结构继续改善,然而微粉比表面积大于750 m2/kg后,掺50%微粉砂浆的活性和孔结构基本稳定;(3)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综合砂浆活性、孔结构特性和粉磨时间考虑,掺50%微粉的最优比表面积为750 m2/kg.  相似文献   
4.
椭圆形封头的应力状况及对冲压减薄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椭圆形封头的实际应力状况,并与经典薄膜理论进行了比较,明确了封头最大压力的构成。通过讨论冲压减薄对封头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封头厚度免予考虑冲压减薄的想法,将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GB 151《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计算方法不能适应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计算。文献[1]指出,对这种换热器直接按GB 151方法设计管板,有可能造成大的设计失误。其原因是计算中未考虑壳程压力p_s在膨胀节波谷中作用引起的轴向伸长。笔者分析了此"伸长"对换热器管板应力的重要影响,提出一种将"伸长"化为"当量管壳温差"以解决此类换热器管板设计问题的方法,该计算具有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材料力学理论,给出了端焊式套管换热器的计算方法,包括考虑热应力时内管、外管的轴向应力计算。根据应力性质,确定了轴向应力的强度及稳定性控制条件,并通过有限元算例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温度下矿渣矿物掺合料的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同龄期比强度分析法,对不同温度不同龄期矿渣掺合料活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温度对活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龄期达到7 d时,(1)温度20℃:活性指数达到76%;(2)温度10℃:活性指数达到42%。在龄期达到28 d时,(1)温度20℃:活性指数达到109%;(2)温度10℃:活性指数达到76%。表明:(1)不同温度下,在20℃下,活性指数比较高,说明低温会阻碍掺合料的强度发展,使得其强度发展缓慢。(2)不同龄期下,28 d的活性指数比较高,20℃可以达到S95级矿渣,说明掺入矿渣的水泥砂浆后期强度高。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石油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按需施教、突出技能、注重实效、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便切实有效的提高受训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谢智刚  徐迎阳 《通信世界》2009,(31):I0020-I0021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突破旧的建设模式,支撑电隹运营企业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王强  苏乐  谢智刚 《智能安全》2023,2(1):46-52
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环节中的基础工具,人工智能框架承担着AI技术生态中操作系统的角色,是AI学术创新与产业商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其重要性的不断突显,人工智能框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人工智能框架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入手,梳理人工智能框架演进历程,总结当前人工智能框架技术体系,最后研判得出人工智能框架技术发展的“四泛”趋势,即泛开发、泛设备、泛场景、泛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