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化学工业   1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类GF(2~n)上的算术运算,然后讨论了在这类GF(2~n)上实现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方法,最后列出了我们在GF(2~(178))上实现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冯涛  郝伟刚 《橡胶科技》2017,15(8):14-18
概述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后背门密封条的使用条件、结构、材料、挤出硫化工艺和性能测试。SUV后背门密封条主要由海绵管、密实胶、骨架、止水唇边、倒齿组成;胶料主体材料多用三元乙丙橡胶,骨架多为双桥冲切钢带;通过骨架加工、胶料/骨架共挤出成型、硫化定型、骨架折断和弯曲成型、喷涂和打码、在线固化和钻孔等工序制备而成;成品需检测挤压力、插入力和拔出力。我国SUV后背门密封条企业应提高定制化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三元乙丙橡胶(EPDM)汽车门框密封条析出物产生的原因,研究密封条胶料配方改进方案。红外光谱分析得出,析出物组分为大量加工助剂L-24与少量喷涂材料的混合物,不含聚乙二醇(PEG-4000)。加工助剂L-24用量由4份减至2份的胶料硫化特性变化不大,门尼粘度提高,物理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变化不大,满足企业标准要求;密封条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析出物。EPDM汽车门框密封条胶料加工助剂L-24用量不宜超过2份,或与润滑剂并用。  相似文献   
4.
李云华  郝伟刚 《橡胶科技》2016,14(11):30-32
研究炭黑对天然橡胶(NR)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胶料的F_(max)减小,t_(10)和t_(90)延长,结合胶含量减小;炭黑N330与N774胶料的抗蠕变性能相当,炭黑N990胶料的抗蠕变性能较差,炭黑N550胶料的抗蠕变性能较好;采用炭黑N550胶料的发动机悬置总成橡胶件蠕变量小,动刚度变化率小,抗蠕变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氧化锌与活性氧化锌对汽车发动机悬置胶料及成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氧化锌胶料相比,等量活性氧化锌胶料的t_10和t_90缩短,抗硫化返原性能提高,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降低,拉断伸长率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大,撕裂强度和耐热老化性能提高;随着活性氧化锌用量减小,活性氧化锌胶料的交联密度、抗硫化返原性能和物理性能降低;与采用氧化锌胶料的发动机悬置相比,采用活性氧化锌胶料的发动机悬置生产效率较高,减震性能稍差,高温耐久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
模拟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并用胶作汽车发动机悬置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研究NR/BR并用胶的物理性能和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R用量增大,NR/BR并用胶的t_(10)和t_(90)延长,F_(max)增大,强伸性能降低,压缩疲劳温升提高,老化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降幅增大;NR/BR并用可以避免NR在低温下阻尼过高问题;为避免NR/BR并用胶压缩疲劳温升加剧,NR/BR并用比不宜大于70/30。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82年起着手研制了一个200门程控小交换机软件。本文简要介绍该软件的基本结构以及在研制过程中运用软件工程原理的一些成功做法,以作为今后开发类似软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某款SUV发动机前悬置轴套的结构和配方进行优化,提高其疲劳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增大橡胶主簧与外管连接处倒角,可有效分散应力,减小橡胶变形,提高轴套的疲劳耐久性能;采用补强性能优异的炭黑N330,并添加改性白炭黑R300,轴套的疲劳耐久性能明显提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含胶率、补强体系和硫化体系对天然橡胶(NR)胶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胶率越大,胶料的动静刚度比越小;与炭黑N774胶料相比,小粒径、大比表面积炭黑N330胶料的硬度和动静刚度比较大,炭黑用量大的胶料动静刚度比较大;随着硫化时间的延长,普通硫黄硫化体系胶料的动静刚度比增大,半有效硫化体系胶料的动静刚度比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郝伟刚  张新欣  冯静帅 《橡胶科技》2019,17(12):0704-0707
通过折动抵抗试验,研究改善汽车玻璃导槽密封条滑动性能从而减少玻璃升降过程中的玻璃卡滞和异响问题,探讨汽车玻璃导槽密封条折动抵抗试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试样,不同的折动抵抗试验条件如玻璃插入方式、导槽装配位置确定方式、初始力值归零等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折动抵抗试验应采用标准化方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