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无线电   9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P/DWDM网络的综合路由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如何对跨越不同DWDM网络的IP路由进行综合路由,特别是当两个DWDM网络的容量设置不同时。本文着重解决的就是如何对从单波长带宽大的网络进入单波长带宽小的网络传输的IP业务的综合路由问题。根据尽量鼓励对波长链路的带宽进行完全使用,以减小波长链路带宽碎片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两种解决算法:1 n 算法和 m n算法。仿真结果对两种算法的效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IP业务在MPLS/DiffServ上运行的特点,从考虑业务量工程性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IP分组优先级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IP分组丢弃算法基于优先级的丢弃策略(PBDP)。考虑到随机早检测策略(RED)的优点,将PBDP与RED相结合,得到一种改进的算法基于优先级的RED策略(PRDP),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在提高全网性能上有优势,其性能优于传统的尾丢弃策略。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基于Java卡的OTA技术与中国联通自有传统OTA技术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二者共存的卡片架构设计,对二者共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对OTA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地位、移动软交换与固网软交换的异同点、移动软交换标 准的进展以及移动软交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探讨了移动软交换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讨论了该体系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光数据流/光路交换、光帧结构以及IP over WDM的传输机制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全光波分复用网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光通信网和波分复用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网络技术研究的前沿。尤其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全光波分复用网络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从网络特性方面对整个全光波分复用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真挚和研究热点等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对其中的关键总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明晔  李乐民  陆斌 《通信学报》2002,23(7):116-12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同时从网络结构、网络参考模型、光数据流/光路交换技术以及IP的传输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MPLS业务量工程的选路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诸如受限路由等传统QoS路由机制"业务震荡现象"出现的原因,给出了呼叫级QoS路由和分组级QoS路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标签QoS路由机制(MLR),作为一种分组级QoS路由机制,多标签QoS路由机制不仅能够从理论上避免业务震荡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采用了业务量工程的业务均衡的思想,从而提高了全网的业务性能指标,仿真的数据结果可以在同时运行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下得到。  相似文献   
10.
由于IPv6地址更加结构化和层次化,使得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体系与IPv4相比也更加层次化,可扩展性也较优,如何利用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构建独立的、便于演进的IPv6网络是目前IPv6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简要介绍IPv6路由协议特点的基础上,从影响IPv6路由体系架构的因素、多种EGP(外部网关协议)和IGP(内部网关协议)的选择等方面,对如何建立IPv6网络的路由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