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透射电镜:小鼠细粒棘球蚴具有发育较好的生发层和完整的角质层;角质层由纤维基质和不规则形颗粒构成。纤维基质结构较疏松,常呈丝状相互连接成网;不规则形颗粒似为纤维基质聚集而成,电子密度很高。纵切面可见角质层呈板层状无细胞结构,故不利于化疗药物对其本身发挥作用,但其结构较疏松则有利于药物透入生发层中。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用50只小鼠进行药物治疗实验,使之胸、腹腔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感染6月后开始,连续灌胃给药,剂量为300ng/kg/日,分别治疗4天、8天、16天、30天和60天后随机处死服药组和对照组小鼠各5只,动态观察小鼠胸、腹腔细粒棘球蚴的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果:1.大体:吡喹酮治疗的早期和中期,小鼠胸、腹腔棘球蚴外观基本正常;治疗两月后大部分囊肿张力减低,个别囊塌陷.液体减少。2.光镜:小鼠服药15~30天后,棘球蚴生发层空泡增多,部分生发层的细胞坏死睨落;60天后生发层结构破碎,细胞大多坏死或脱落,广泛空泡化。3.透射电镜:与对  相似文献   
3.
有关人体内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表微细结构的研究尚无报道。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原头蚴大多为内陷型,其体表结构较简单,未见微绒毛,仅遍布微小皮孔;顶端可见盘状凹陷孔,边缘形成条状膜性皱襞,为原头蚴头部凹入所致。原头蚴后端亦微陷,中央常见蒂部外突,表面质膜呈不规则条索状,末端含多个排泄孔。少数原头蚴呈外翻型,从外形观体表可分为四部分,各部间质膜内陷,形成明显区界,各部体表均覆以众多微绒毛(图2)。其前部为顶突,两排头沟成伞形围绕顶突,顶突中央为球形突出的细胞质膜;中部体表具背、腹、左右侧四个吸盘;后部体表呈带状环绕的质膜突起,两行突起间质膜明显凹陷呈沟隙状,较稀疏地分布有细小园柱状的微绒毛;部分原头蚴蒂部明显外突,其大小长短不一,形状与内陷型原头蚴蒂部相似,唯体表亦散在分布有细小园柱状突  相似文献   
4.
胶体镧颗粒约40A,与细胞内钙结合部位有高度亲和性,并与钙离子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正常情况下镧不能透过细胞膜而集聚在细胞外间质和细胞连接处。当细胞膜损伤时镧即进入细胞内呈现高电子密度染色。我们按Hoffstein法,以国产硝酸镧作为示踪剂,对28℃缺血60分钟再灌注30分钟的离体兔心肌,缺血60分钟后用低钙血灌注5分钟以及缺血120分钟用钙阻断剂-钾停跳液保护的离体兔心肌,进行镧示踪超微结构观察,同时测定心肌组织含钙量。结果,缺血心肌细胞膜破损,呈空泡样变。心肌细胞显著水肿,肌原纤维断裂,肌节缩短,收缩带形成。线粒体严重损伤,出现无定形致密体。胞核染色质凝聚、边化。镧大量集聚在细胞内肌原纤维间,胞浆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TEM观察了10例人体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角质层由不规则排列的纤维质和纤维基质聚集的高电子密度颗粒组成,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结构。生发层通过许多发育良好、排列规则的微绒毛附着并伸入角质层内,增加了生发层与角质层的接触面积,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内外物质的交换。皮层为合体细胞远端胞浆的延伸,结构致密,细胞器少,有较多空泡,构成了大分子透过的屏障。合体细胞区有较多纵行和横行肌束,纵行肌丝呈不规则的明暗带特点;合体细胞胞浆含较多线粒体、糖元、核糖体、溶酶体和少量微管、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及钙化小体等;细胞核仁大而清晰(图1),可见核分裂相,提示合体细胞代谢较旺盛,故蚴(?)的生长发育较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