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9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拟于1987年11月9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国际通信学术会议(ICCT′87)的筹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下面是来自筹委会的最新消息: 1.本次会议的主题已经确定为:通信技术——促进世界进步与发展的动力。这一主题集中反映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和内容。 2.本次会议共征集了国内外论文399篇。参加论文评审工作的专家们认为,这些论文一般水平较高,其中,国内论文充分反映了我国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水平,国外论文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1987年第一届中国国际通信学术会议(ICCT'87)是迄今我国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通信学术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西德、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中国等23个国家与地区的500多名通信专家与学者参加了这次聚会。会上宣读的许多论文,反映了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本文着重对有关光纤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微波与语音编码等方面的论文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3.
五、32 kbit/s ADPCM编解码系统 CCITT G.721建议提出了能和已有的PCM数字电话网兼容的32 kbit/s ADPCM的算法。该算法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语音信号经ADPCM编码后,客观测量SNR应完全符合PCM编码系统的指标要求(CCITT G.712、G.711建议);主观听觉测试性能,应非常接近于PCM质量。·经过4次音频转接后,主观语音测试质量良好,其主观平均判分MOS应大于3.5以上;  相似文献   
4.
9.6kb/s时域谐波压扩与自适应比特分配子带编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9.6kb/s时域谐波压扩(Time Domain Harmonic Scaling,简称TDHS)与自适应比特分配(Adaptive Bit Allocation,简称AB)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简称SBC)系统(TDHS+SBC—AB),该系统采用了三子带等带宽子带编码。文中提出了一种根据各子带余量信号的最大幅度进行自适应比特分配的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比特调整方法,减少了运算量,简化了系统。本文还提出了以不同的帧长分别进行TDHS处理和SBC编码的新编码结构,有效地改善了重建语音的质量。并对系统的比特分配进行了优化。对典型汉语测试语句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的重建语音主观质量优于已有的16kb/s SBC—AB系统,重建语音的自然度和清晰度都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的基本原理。重点论述了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G.721建议中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的原理。文中概述了G.721建议32kbit/s ADPCM编解码系统主要特点与内容,以及国内外在32kbit/s ADPCM编码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中,低速率语音编码、语音合成与识别技术正在获得大量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语音编码、合成和识别技术领域里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刘加  钱亚生 《通信学报》1991,12(4):57-63,69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语音编码模型,这种模型是一种改进的正弦模型。该模型使用正弦幅度、频率和相位作为模型参数。模型的频率参数提取是用基频和共振峰频率结合的新提取算法,正弦幅度参数采用不同误差准则以及时额标加权函数的优化方法。采用这种新型正弦模型能够用较少的参数合成出高质量的合成语音。 结合模型算法,本文还提出新的时域关键点加权函数,以及频域的基频提取算法。该模型可用于中低速比特率语音编码,以及用于语音的时标,频标的压扩处理。  相似文献   
8.
1986年全球通信会议(GLOBECOM′86)反映了当前国际通信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本文根据作者参加这次会议的体会,重点介绍了数字微波、光纤通信、语音编码以及通信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基带余数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器(RELP)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RELP语音编码器质量,采用时域谐波压扩的高频再生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的编码质量比其它方法有明显改善。文中还介绍了作者采用DSP实现的小型化9.6kbit/s RELP系统及其关键的软、硬件结构。它比国外文献中发表的系统在结构上更为简单,省去了外部CPU控制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