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葡萄糖废水浓度对EGSB污泥颗粒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处理葡萄糖废水,研究进水COD浓度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OD浓度从2 000 mg/L上升到10 000 mg/L,传质过程中进入颗粒内部的营养量逐渐增加,促进污泥颗粒化,颗粒直径也随之增大;进水浓度剧烈变化对反应器造成很大冲击,引起细菌生长过快,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能下降,COD去除率和产气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螺杆式压缩机的特点及其在面粉厂和饲料厂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低浊度废水的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士明  谢群 《水处理技术》2005,31(8):56-58,73
研究了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处理低浊度废水时,滤料粒径、絮凝剂种类、投加量、滤速等因素对过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变孔隙结构等原因,该系统具有用药量省、阻力损失小、出水量大及整床过滤效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陈士明  严小敏 《核技术》1995,18(8):495-498
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考察了动物牙化石样品测年信号的来源和性质。通过与纯物质的比较和使用正电子湮没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牙化石珐琅样品顺磁中心是由PO4^3-离子产生的F中心所形成。  相似文献   
5.
6.
7.
以印染废水处理站的二级出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超滤膜性能及其去除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造成膜的不可逆污染,微絮凝可缓解膜污染,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在微絮凝基础上有所改善;不同预处理方式均能保证出水浊度小于0.1NTU;微絮凝直接过滤预处理工艺对CODCr去除率接近70%,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方法能有效缓解膜污染,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是较有优势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剖析国际跨国公司的特征、经营战略和习惯手段等,能辩证地认识其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效应,以便制定有效的法规、政策,采取正确的策略,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活动能扬利抑弊,并借助其成功经验,发展我国的垮国公司,进行更有效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交混凝沉淀试验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锐  陈士明  黄瑞敏 《印染助剂》2007,24(9):40-42,45
通过烧杯正交混凝沉淀试验,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对某印染废水通过混凝沉淀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PAC用量和PAM用量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8.PAC用量为9mg/L,PAM用量为0.6mg/L时,对废水深度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色度去除率达87.50%,浊度去除率达98.66%,COD去除率达60.98%以上.为微絮凝-变孔隙-深层直接过滤组合新工艺中药剂的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  言电子顺磁共振 (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简称EPR) ,亦称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称ESR)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现代分析方法。自从物理学家柴伏依斯基 (Zavoisky)于 1945年首次提出了检测EPR信号的实验方法 ,发表了MnCl2 、Mn SO4 、CuCl2 、CuSO4 ·5H2 O等顺磁性盐类的研究结果以来 ,电子顺磁共振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中 ,EPR的理论、实验技术和仪器结构性能等诸方面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