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20篇
无线电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例1 七彩文字 图1-1给出了“多彩的生活”七彩文字图形,文字的七种彩色是红、橙、黄、绿、青、篮、紫。制作过程如下。 (1)使用工具箱内的文本工具A,在它的属性栏内设置字体为隶书、字号为60,颜色为蓝色或其它颜色。然后,输入“多彩的生活”文字,并将它们在垂直方向适当调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引黄规模的扩大,经济条件的改善及节水、防渗、防淤等方面的需要,渠道衬砌在引黄灌区得到了较快发展。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提高渠道衬砌的综合效益,本文分析了渠道设计中与泥沙输送有关的几个主要参数,为引黄渠道衬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研讨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讲解与学生探讨两部分相结合是研讨式教学采用的主要模式。根据教授工科研究生课程“计算机视觉”的实践与经验,阐述了对于如何上好研讨式教学教师讲解这部分的个人实践与思考,主要从课程准备、课前回顾、课程讲解、课后小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因渠道淤积而中断引水并减少年终清淤总量,除采用可靠的设计参数进行渠道的设计以及科学的管理运用方法控制运用外,还可采用机械拖淤作为应急措施,以保持渠道输水畅通,并将泥沙最大限度地输入沉沙区.  相似文献   
5.
滨海地区生态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在不同水平年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问 题,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劣势影响因素。以平原区地下水采补平衡方程和要求一定的相对入海出境水量为生态需水约束条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水文长系列模拟,分析了2002、2010、2020和2030年4个不同水平年不同措施组合下,不同水资源分区的月供需平衡状况;在保证一定的相对入海水量、未来需水和规划工程条件下,提出了2020年后区域内最大水资源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并通过全面调研,系统地分析计算了我省引黄泥沙在沉沙池及淤改区、灌溉渠系、田间、排水系统的分布比较,对分布在不同部位的泥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处理与利用泥沙的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对主要处理方式的综合费用进行了分析计算,简要介绍了治理泥沙的主要科研成果和经验,根据现状引黄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处理与利用泥沙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8.
引黄淤改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山东省菏泽地区六处引黄灌区的引黄淤改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了引黄淤改的经济效益,计算结果为:引黄淤改平均亩投资面值为113.37元,现值为177.31元;效益费用比静态为3.97,动态为2.63;投资还本年限静态为1.76年,动态为2.66年,结合对其非数量化效益的分析认为放淤是改良黄河下游沿岸低产田的有效措施之一,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位于黄河最下游。建国后,特别是近30年以来,引黄灌溉、供水事业的不断发展、巩固和提高,使黄河水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年引水量约70亿m3,有效灌溉面积约186.67万hm2。除农业灌溉外,黄河水还作为沿黄一带农村人畜饮水以及东营、滨州、德州、青岛等城市的部分工业及饮用水源,年引黄灌溉与供水水量约占全省年总供水量的29%,是沿黄省区引黄灌溉供水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省份。黄河水对支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建设的前期试验及生产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  相似文献   
10.
实例1 电影文字 “电影文字”动画显示的效果是文字“保护环境”的填充物不是固定的颜色或图像,而是从右向左循环移动的一幅幅风景图像,就像在文字中播放电影一样。该动画播放后的两个画面如图1-1所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