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4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摘要:采用钛粉、硅粉及天然鳞片石墨(GF)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在GF表面制备TiC-SiC复合包覆层(包覆石墨)。通过Zeta电位与润湿角测试,研究了石墨表面涂覆对其分散性与水润湿性的影响。发现当石墨质量分数为38.6%时包覆石墨Zeta电位最低,达到-35.2;与GF和机械混合试样相比,包覆石墨的水润湿角最低,为27°,水分散性与润湿性最优。以石墨质量分数为38.6%的包覆石墨替代Al2O3-SiC-C浇注料中的球型沥青,研究了包覆石墨对Al2O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包覆石墨代替球型沥青加入量的提高,其热震后抗折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时,其热震前后的常温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为17.5、8.5MPa,其残余强度保持率为48.6%。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随包覆石墨加入量增加而提高,当包覆石墨的添加量大于1.5%时,其高温抗折强度高于添加质量分数为2%球型沥青的试样,包覆石墨加入量为2%时,高温抗折强度达到2.45MPa。  相似文献   
3.
为使透水混凝土更好地为海绵城市及道路建设服务,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前提下,兼有一定的保水性,从而改善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选取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酸钠和水灰比作为配合比设计参数,对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掺量一定时,随着水灰比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软化系数及保水率均先升高后降低;水灰比一定时,随着聚丙烯酸钠掺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软化系数和28 d抗折强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而保水率逐渐提高。综合而言,水灰比0.3,聚丙烯酸钠掺量0.4%为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风力机叶片在旋转时的振动频率,采用刚-柔耦合一次近似模型,并考虑离心刚化效应,推导叶片在旋转时的动力学方程,并给出叶片的刚度和质量矩阵的表达式。最后,计算某风力机叶片在不同转速和不同轮毂半径下的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一次近似模型中的刚-柔耦合效应对叶片旋转时的各阶振动频率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风力机叶片的动力学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的光开关具有开关速度快、易集成等优点,其开关操作可以通过改变注入SOA中的电流而获得。这种偏振光开关的性能主要受注入光功率与控制电流的大小范围来决定。基于SOA中的偏振主态的概念,分析了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与控制电流的关系,并对不同功率的注入光进行了偏振旋转实验,分别实现了偏振光开关的操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光功率的增加可以提高光开关的分光比,有效改进光开关的性能。当注入光为5 dBm时,光开关的分光比与消光比均可达到30 dB。  相似文献   
6.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点多面广,应用场景复杂,控制策略迥异,不同信息安全分区防护边界模糊。现有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通信面临交互协议陈旧、通信带宽受限、组网可靠性不足等问题,采用4G/5G公网、无线自组网等开放网络通信将导致其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分析免疫学理论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安全防护需求的适配度;其次,提出基于分布式协同免疫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安全防护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光信号处理中引入正负的概念,提出了偏振态旋转现象描述的光信号双极性乘法。以偏振光学的斯托克斯矢量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偏振旋转现象,从理论上提出了偏振旋转双极性乘法的概念。为了验证该理论,提出了一种实现双极性乘法器的实验方案,在实验系统中实现了两级SOA偏振旋转,其中第一级对光信号进行偏振编码,第二级完成双极性乘法。通过对乘法器输入不同排列组合的数据,验证了双极性乘法的4种情况,并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与分析,研究了双极性乘法器的原理和物理实现。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异步分组交换网络边缘节点的流量汇聚过程提出一种新型的流量汇聚整形算法,概算法突破基于组装门限的传统算法无法平滑自相似业务流量的局限性,引入延迟因子D来有效平滑自相似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文章旨在寻找一种合适的通信方式来承载系统端到端的通信。首先,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概念出发,剖析差异化业务需求,建立业务指标体系架构;其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分析最优通信方式的选择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不同通信方式对差异化业务的适配程度,确定符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最优通信方式,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架构搭建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然后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最后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通道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