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纳米级粉末橡胶与有机磷酸盐成核剂复配制备复合成核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复合成核剂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的结晶温度、等温结晶行为及等温结晶动力学,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成核剂对PPR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成核剂中纳米级粉末橡胶的引入提高了成核效率;与单一有机磷酸盐成核剂相比,当复合成核剂质量分数为0.20%时,可使PPR形成更细小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纳米级橡胶新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论述了纳米级粉末橡胶包括丁苯橡胶、羧基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丁吡橡胶等的制备技术,并探讨了此类纳米橡胶在热塑性塑料改性、热固性塑料改性和热塑性弹性体方面的应用技术。此技术已申报了23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其中申请美国的母专利已授权USP。  相似文献   
3.
TREF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EF技术是根据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晶能力进行分级和表征的一项分析和制备技术,在聚烯烃非均匀性表征和窄组成分布样品的制备中有重要应用。文中主要介绍TREF技术的分级原理、装置以及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20℃)增加,而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脆化温度和洛氏硬度减小;用SEM观察到四种样品的EPR比较细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范围在0.48μm~0.61μm之间;DSC测得的四种样品的结晶度、ΔHm、ΔHc随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聚烯烃在合成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及国内外的状况。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技术发展迅速.新产品和新牌号层出不穷,不同档次产品的价差不断加大。开发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聚烯烃相关企业提高竞争力、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是开发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和专用料,特别是开发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和在反应器内制备高性能聚烯烃树脂。  相似文献   
6.
利用DSC研究了不同结晶速率下四种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Avrami方程和Avrami-Ozawa方程的结合(莫氏法)分析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四种样品的Avrami指数在5~6范围内,说明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样品中的PP的结晶方式并不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而变化.F(T)的值随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a的值也有相似的变化,但变化不大,表明冷却速率越快,在单位时间内的结晶度越大,结晶方式并无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状况,重点调研了国内高透明LLDPE薄膜专用料的牌号发展现状,并调查了国内薄膜生产企业及其产能信息,分析了国内市场对LLDPE的需求变化情况。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高透明LLDPE专用料的牌号不多,高透明LLDPE专用料具有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场流分离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技术,逐渐被用来分离和表征聚合物、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微粒。介绍了作为场流分离技术之一的流场流分离(FlFFF)技术的原理。重点综述了常温FlFFF技术在聚电解质等水溶性聚合物及聚合物乳胶粒水分散体系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以及高温Fl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烯烃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讨论了FlFFF技术相对于GPC技术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Fl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简述塑料热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目前国内外热成型聚丙烯市场的消费、树脂牌号开发等情况;总结树脂开发相关文献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流变行为研究、成核剂改性;介绍两种可用于聚丙烯热成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全硫化超细粉末丁苯橡胶(PSBR)与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方法制备PP/PSBR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通过透射电镜观测,发现PP/PSBR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和动态硫化方法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相似的微观形态,PSBR粒子作为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PP中;所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与PP的相对分子质量、共聚与否、PSBR含量及其交联度有关;通过流变行为研究,发现此类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为假塑性流体,且橡胶的含量对热塑性弹性体的黏度影响很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PP/PSBR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中连续相PP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连续相PP的结晶温度提高,表明PSBR对PP有异相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