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稳定纳米层状陶瓷--MN+1AXN相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前景.MN+1AXN相为层状六方结构,能导电、导热.其维氏硬度一般在2~5GPa之间,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低摩擦系数,并且易于加工.温度较高时,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稳定纳米层状陶瓷——MN+1AXN相的结构、性能和 应用前景。MN+1AXN相为层状六方结构,能导电、导热。其维氏硬度一般在2—5GPa之间,具 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低摩擦系数,并且易于加工。温度较高时,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的合成方法,归纳了造成容量衰减问题的原因和目前为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LixMnO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LixMnO2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合成层状结构的LixMnO2的主要方法,评述了该体系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离散变分Xa自洽场方法对金属-陶瓷界面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讨论原子基组地电子结构的影响,“固体原子”基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固体,计算结果表明表面Mg-O键不如固体内部Mg-O键强,在MgClAg界面上Ag原子的存在又加强了Mg-O的键强。  相似文献   
6.
MnZn铁氧体在电子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MnZn铁氧体与银电极的低温共烧是实现其无源集成组件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影响MnZn铁氧体低温烧结的各种因素,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MnZn铁氧体低温共烧领域中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最后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势阶跃法分析了纳米LiNi0.5Mn0.5O2电极中锂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随材料XRD粒度的变化规律,表观扩散系数随粒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校正尺寸几何因素后得到了LiNi0.5Mn0.5O2中锂离子的本征扩散系数随XRD粒度的变化规律,本征扩散系数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分为电化学研究和非电化学研究2个类型综述了电池材料中物质扩散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方法直接研究固体粉末材料的单个颗粒最为成功,其结果既能直接反应材料的本征性质又与实际生产接近。  相似文献   
9.
微波介质陶瓷是制作各种微波器件的关键材料.具有复合钙钛矿结构Ba(B'1/3 B"2/3)O3(B'=Mg,zn,Ni或Co;B"=Ta和Nb)型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由于在很高的微波频率下具有极低的介电损耗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关系探讨了调节这类材料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烧结温度对锆钛酸铅-铌镁酸铅压电陶瓷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铌铁矿预产物合成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组成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锆钛酸铅-铌镁酸铅压电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以及介电温谱对制备陶瓷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的相组成均为纯钙钛矿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的相结构由菱方-四方两相共存转变为单一菱方相。对陶瓷断口的观察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陶瓷逐渐致密;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4μm。制备的压电陶瓷在1 200℃烧结的试样峰值相对介电常数高达19 520,居里温度为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