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活性炭表面热氧化对其吸附二苯并噻吩性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活性炭表面氧化对其吸附二苯并噻吩性能的影响。将活性炭在不同低温下氧化制得表面氧化活性炭,用静态吸附法进行了二苯并噻吩在初始及氧化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应用Langmui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用漫反射红外谱(DRIFTS)表征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用Boehm滴定测定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含量,讨论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其吸附二苯并噻吩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有重要影响,酸性含氧基团越多,其吸附量越大。低温气相氧化活性炭提高了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基团,提高了其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氧化温度越高,其表面含氧基团含量越多,其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量也越大。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适用于描述二苯并噻吩在活性炭表面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吸附法柴油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谟鑫  李忠  夏启斌  肖静 《广东化工》2005,32(12):42-45
本文从吸附剂改性、吸附脱硫机理和吸附剂再生等方面综述了以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等为吸附材料吸附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最新进展。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其中有机硫占80%以上。在活性炭表面,金属氧化物或分子筛上负载过渡金属都可提高其对硫的吸附能力,π键配位吸附脱硫技术是脱除噻吩类硫化物的有效方法。吸附脱硫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脱硫技术,然而,要加速这一技术的工业化进程,开发对稠环噻吩类硫化物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易再生的吸附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脱附其表面吸附的二苯并噻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谟鑫  王书文  黄思思  肖静  李忠 《化工学报》2008,59(6):1425-1429
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脱附其表面吸附的二苯并噻吩。比较了使用H2O2水溶液,H2O2+HCOOH水溶液和H2O2+CH3COOH水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催化氧化再生的性能,并考察了催化条件对活性炭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都能使活性炭获得不同程度的再生,其中,使用H2O2+HCOOH水溶液进行催化氧化再生的活性炭再生效果最好,达90%以上。使用H2O2+HCOOH水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再生时,H2O2浓度、HCOOH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活性炭再生性能均有影响,选择合适的催化条件,可使再生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在柴油深度脱硫方面应用的新进展。通过表面热氧化和负载金属离子对活性炭表面进行化学性能改性,有效提高对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能有效催化过氧化氢和氧化柴油中的噻吩类硫化物而达到催化氧化脱硫。活性炭在柴油深度脱硫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要真正实现其在脱硫上的工业化应用,尚需加强其表面化学性能改性、再生、吸附和催化氧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MgAlO、CuMgAlO、ZnMgAlO和FeMgAlO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并用于常压下同时氧化吸附模拟烟道气中的SO2和NO。模拟烟道气中SO2的摩尔分数为1%, NO的摩尔分数为0.2%,O2以及He作为载气。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催化剂对烟道气中的SO2和NO具有良好的同时氧化吸附效果。比较四种催化剂的吸附效果发现,NiMgAlO和CuMgAlO要优于ZnMgAlO和FeMgAlO,且NiMgAlO对SO2和NO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并对类水滑石化合物为前驱体的复合氧化物作为环境友好催化材料在烟道气脱SO2、NOx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应把研究重点放在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同时氧化吸附脱SO2和NOx上  相似文献   
7.
无需任何稳定和活化过程,采用MgO为模板剂,选择不同的碳前驱体可制备高比表面积且含有大量中孔的活性炭.综述了具体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对孔结构的影响、纳米孔结构形成机理、该方法的优点以及该法所得纳米中孔活性炭的应用前景.通过选择不同的MgO前驱体可调节活性炭中孔大小;而中孔和微孔的相对体积则由碳前驱体控制.采用该法制备的中孔炭作为电容器、吸附材料等在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8.
余谟鑫  范梁威  张晨  何孝军  郑明东  李忠 《功能材料》2013,44(6):772-775,779
针对柴油中含量较高的加氢以及分子筛吸附难以脱除的多环噻吩类硫化物,活性炭展现了极好的吸附脱硫性能。就构效关系、活性炭表面改性及机理等方面综述了活性炭对多环噻吩硫吸附的研究进展。对于柴油中分子尺寸较大的多环噻吩硫,活性炭中孔部分起着重要的吸附作用;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基团能促进其对噻吩硫的吸附,通过表面负载金属离子和表面氧化改性,能提高其吸附容量及选择性。因此,为了早日实现活性炭吸附脱硫的工业化应用,应进一步加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表面改性以及孔和化学性质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分子氧氧化脱除燃油中有机噻吩硫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子氧(臭氧、氧气、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脱除燃油中有机噻吩硫的性能及机理.认为分子氧直接氧化脱硫技术克服了H2O2价格较高、稳定性差、循环使用困难等缺点,是燃油氧化脱硫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指出,要想实现分子氧氧化脱硫的工业化应用,在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同时,还要加强其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较低氢氧化钾用量的条件下,采用一步微波辅助KOH活化法由煤沥青成功制备出多孔炭材料。在KOH/沥青质量比为2∶1,采用30 min微波辅助KOH活化所得多孔炭(PC2-M)的比表面积达1 786 m2/g。在KOH、K2SO4、Na2SO4、Li2SO4水性电解液及四乙基四氟化硼酸铵盐/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中,研究了PC2-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6 mol/L KOH水性电解液中,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多孔炭电极的比容达267 F/g;在0.5 mol/L K2SO4中性电解液中,多孔炭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高达12.0 Wh/kg,对应的功率密度为1 318 W/kg。因此,一步微波辅助氢氧化钾活化煤沥青是一种简单、高效且低能耗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高性能多孔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