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婷婷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229-234
目的基于我国目前对运河文化的重视,深度挖掘运河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提升运河文化特色与认知度。对运河文化数字化导向设计动态可变式图形进行分析研究,对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镇的导向设计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以图形符号学原理为基础,对地域文化进行基因梳理与提取,形成运河文化符号;通过构建动态图形分析框架,设计出系列性动态标志图形并应用到沿河城镇景观导向设计中。结论提炼运河地域性文化在导向设计实际需求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可变式图形",使导向设计与运河文化受众需求之间产生互动体验性使设计内涵更加丰富。在传承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必将成为运河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主流趋势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倪春洪  李微 《包装工程》2023,44(12):368-377
目的 “5G+”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体验经济的浪潮已是助推非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力。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索非遗数字化创新呈现,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并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新途径。方法 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田野调查、问卷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法,秉承“非遗+”交叉融合范式,以葛沽长乐老高跷非遗项目为例,运用交互叙事、体验设计等方法,构建非遗数字共享平台,拓宽葛沽非遗创新发展空间,形成非遗资源共建共享的“葛沽数字化新发展模式”。结论 利用交互叙事理论视角与葛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融合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叙事机制,实现了葛沽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培养了新生代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以非遗的文创设计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童群体特征需求的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8,39(24):65-69
目的 研究儿童公共空间内满足儿童生活需求的导视交互设计。方法 通过对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观察、访谈和实际生存体验,分析儿童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索儿童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 儿童是不可忽视的行动主体,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儿童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儿童通过导视系统设计关注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4.
针对视障群体公共空间导视系统信息密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6,37(24):68-73
目的主要讨论在公共空间环境中有视觉障碍的人群,对导向系统信息的需求重点和导向信息密度分析。方法结合视障人群的视听及运动规律,以视障人群与正常视力人群功能差异与功能联系性为基础,从信息节点、信息层级分布、信息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导向系统进行定向分析。结论针对视障群体的导向系统要做到以功能性为首要要求,既要满足接受信息简单快速,又要保证系统完整统一,以视障人群的视角来衡量和定位导向系统中的信息点,为有视力障碍的群体提供简单而完整地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城市环境形象也发生着变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均见证着该城市的成长历程,如何建设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形象是当今时代诸多城市规划部门要考虑的首要前提,什么样的城市给人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色环境形象建设是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标志着艺术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的升级,预示着作为艺术学门类下设的重要学科之一设计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设计学科专业和设计人才应该向何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是当今时代高校办学的重要任务,教学方式的改良是社会就业问题向高校教育提出的冷峻思考。职业教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配备的教学设施如何与时俱进。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意象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4,35(20):16-19
目的研究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人文认同感体验设计。方法引入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基本作用以及对导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结论要在人文认同感的体验设计中发现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借用导视系统设计来演绎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共鸣;通过对城市概念、图形、色彩的提炼,分析城市文化意象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城市文化意象符号赋予一个城市独特的"排他性",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到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殊群体生活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5,36(8):43-46
目的研究公共空间内满足特殊群体生活需求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际生存体验,分析特殊群体的人本需求设计,探索老人、儿童、残障人士、视障人士的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设计应为人的生活提供便利,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关注特殊群体的实际生活所需,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人们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宜居城市家园的人本情怀。  相似文献   
9.
李微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4):277-286
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静态保存转向动态创意的开发和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5G+互联网”与文创产业产生巨大共鸣,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断涌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基因提取法、田野调查法和问卷分析法,从用户体验设计角度出发,提炼岭南舞狮在造型因子、色彩因子、寓意因子方面的突出特点,构建数字化文创平台,提出岭南舞狮数字文创设计策略,将地域文化、科教知识以共享化、情感化方式传播。结论 岭南舞狮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与现实文化和大众文化相融合,使舞狮文化成为一种活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践行了中国传统舞狮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丰富了我国非遗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当前国际旅游形象图形样式,探讨国家旅游形象与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分析国家图形语意表达形式,探析国家形象标识与本国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作用。通过对国家旅游形象设计的深入剖析,吸取他国设计经验,利用新的设计分析方法,完善我国旅游形象设计之见解,在文化与经济输出方面做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