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考古发掘的西汉初年古纸,推论造纸术可能发明于战国时代的长江流域,而非东汉时期的黄河中游地区;《考工记》中的“筐人”可能指造纸工官;古纸最初用于日常杂用包装和穿著,以后,纸质提高,方用于书写和绘图;纸包装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时代;药丸纸包装则可上溯到汉咸帝时代(公元前32~前7年),已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七、铸铁容器时期中国人工冶铁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之确切年代尚不清楚,大约在春秋中、晚期早已出现,不算初创阶段,战国时代有了较大进步。1977年长沙出土春秋末、战国初的铁鼎可以证明。中国冶铁技术主要是铸造,其次才是锻打。铸造均为生铁,其刚硬性与青铜器相同。所以,铸造的铁器多为农具、工具、兵器,很少用于食具,只有铁鼎、铁釜一项沿袭下来,演变成民间的铁锅(鼎锅、鼎罐),其他包装容器就没有用铁质容器的了。但是,铸铁容器之巨大却超越了青铜容器。例如: 湖北江陵承天寺内的大铁锅,上口周长5.6米,直径1.74米,腰部周长4.63米,直径1.33米,高0.84米。据荆州府志记载,这口铁锅传说是用来烹人的刑具,何时铸造不详。浙江雁荡山能仁寺保存的一口大锅,边沿直径2.12米,锅深1.55米,俗称锅重万斤,可供千人饭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但从酒包装容器的发展过程来看,应该始于先秦时代。小口蒜头壶与小口鸟头盖直筒瓶、小口鸟头盖平底罐、小口茧形壶、小口横筒形壶、小口扁壶与小口径酒杯的同时出现于先秦与西汉时期,证明中国古代蒸馏酒应始于先秦,昌盛于汉代。小口鸡腿瓶与鸡冠壶、梅瓶出现于宋、辽、金时期,密封由塞口改为盖口,表明中国古代蒸馏酒包装容器设计更科学化,为现代酒包装容器设计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有一万年以上的农耕文化悠久历史,包装的历史则更为久长。因为,自人类进入采集、渔猎、游猎时代开始,包装就成为人们必需的社会活动之一。动物是不懂得包装的。例如,至今仍以游猎为生产方式的鄂伦春族,就采用桦树皮制作了精美的针线盒、红皮篓子、桦皮盒子(《文物》1976年第7期图版)。  相似文献   
5.
二、泥封与封泥的防伪技术泥封防伪包装由玺印、封泥、囊或检、绳四种材料组成。为了提高泥封防伪包装的防伪功能与保密级别,古人曾在印章大小、印文内容、印文格式、封泥质地、封泥色泽、检或囊质料与色泽、绳子质料上作出种种区别,以便辨认与防止伪造。印章,有两重意义。《说文·印部》云:“印,执政所执信也。”表明执政当官者的社会地位与身份,故汉代的官员皆随身佩带印绶。《释名·释书契》:“印,信也,所以封物以为验也。”即用于封检,表示封存了,自然也就表示  相似文献   
6.
刘志一 《广东电力》2001,14(6):30-32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颁布实后,广东电网普遍存在着运行中的开关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为此,通过对170个油样品的化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绝缘油中微水的体积分数与耐压值的关系,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经济、安全、可行的标准,解决开关油中微水运行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 少年的幻想人生的命运真是不可卜测。我作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辈子会与包装结下难解的情缘。高小毕业后, 偶然在家乡见到走村串寨的画相师为乡民画相,就摹仿之,把祖父的秃顶遗照用煤油灯灰和剪平的秃笔描绘得相当像,引来亲人们的夸奖。于是,痴迷于美术。初中时,居然在全市中学生美术比赛中获速写第一名奖状。沾沾自喜之外,暗暗立下宏志:要当东方的达·芬奇。  相似文献   
8.
9.
本刊今年(1998年)第3期刊登了刘志一教授的《中国包装考古学亟待建立》一文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反响。《中国包装报》6月17日第3版并就此发表消息,加以介绍。为了推进这工作,本刊除了办好《包装史话》这个专栏外,现又增加《包装与考古》专栏,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汉文与古彝文古籍记载,以及民族古文字学、历史地名学、稻作和旱作农业起源、制陶和造船工艺史、原始夭文历法、原始宗教、血型遗传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看,炎帝文化是炎帝氏族于约1万年前在洞庭湖畔与楚湘丘陵地区的石器时代晚期燧石文化基础上发群起来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世界远古文明的原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农耕文明与世界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湖”,也是世界文明的“母亲之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