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改进Ritz法计算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改进Ritz法采用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和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其中,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用Lanczos法形成。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则用外荷载主频的平方进行特征值平移后再用Lanczos法形成。文中还给出上述两种Ritz向量的截断标准。之后用改进Ritz法的Ritz向量对结构动力方程进行线性变换。由于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是非比例阻尼,广义阻尼矩阵是非对角矩阵,所以文中采用拟力实模态法对线性变换后的耦联动力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的算例说明该方法用于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邻近地铁线路的某新建建筑为例,对从项目动工至建筑封顶过程中的主要节点进行全过程实测,得到地铁经过时自由场地及施工不同阶段建筑内部各楼层的振动数据。建立单体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的激励输入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以获取既有地铁运行区域拟建建筑施工前振动预测的有效方法。在数值分析过程中,针对环境振动,提出了"原位激励"的概念。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激励输入仅适用于建筑平面尺寸较小时进行初步预测;原位激励与多点激励的输入方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设计各个阶段的振动预测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分别选择采用原位激励或多点激励的输入方式进行振动预测;采用自由场地实测结果作为输入激励进行振动预测时,可将计算结果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修正。该研究成果可对既有地铁运行区域拟建建筑施工前进行振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约束(侧向)对预应力结构设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预应力次轴力的本质,分析了影响次轴力的因素。公式推导与算例分析说明,将约束引起的预应力次轴力考虑为预应力损失进行设计时,会使有粘结预应力结构的设计偏于不安全,而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中则偏于保守。因此,设计预应力框架结构时,应将侧向约束考虑为作用在截面重心的次轴力,而不是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无锡会展中心大跨度钢结构屋盖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单榀空腹桁架的线性屈曲分析、带初始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和几何非线性弹塑性屈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和初始缺陷对空腹桁架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小,而材料非线性对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明显.依据分析结果,本工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采取技术措施后的结构进行稳定分...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了体外预应力钢筋的腐蚀机理和混凝土劣化原因 ,在此基础上评述现阶段采取的体外预应力筋的防腐、减振措施以及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措施。最后 ,结合体外预应力筋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指出当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提高其耐久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预应力筋孔道和预应力筋的匹配要求,计算确定常用预应力筋重心偏移孔道中心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对一孔布置6股钢绞线和12股钢绞线的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考虑和不考虑预应力筋重心偏移时预应力筋的等效荷载、综合弯矩、各跨跨中的预应力摩擦损失和总损失以及预应力引起的柱上弯矩。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议在设计有粘结预应力结构时,尤其是超长结构和宽扁结构,要考虑预应力筋重心偏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限影响与结构形式、梁柱线刚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对于是否与有效预应力的分布有关尚没有相关讨论。改变柱梁的线刚度比、摩擦系数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侧向约束影响系数将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摩擦损失的增大而增大;忽略有效预应力的分布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偏差,这种偏差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摩擦损失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预应力作用受侧向约束的影响应考虑有效预应力的分布。建议直接考虑次内力影响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屋面采用大跨度空间钢桁架体系,在屋面上方设置波浪形的曲线构架,主立面采用668m长的拉索幕墙结构,拉索幕墙由单向垂直跨越的预应力拉索体系支承,拉索预应力加载在由V形柱支撑的转换桁架上。针对V形柱及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做了重点分析。考虑到建筑物体量巨大,受高度及体型的影响,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状况复杂,因此对主体结构及幕墙风洞试验进行了研究,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屋面最大负风压是规范值的1. 8倍,墙面最大正风压为规范值的1. 6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