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残余应力对注塑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以碳纤维填充聚合物注塑成型为试验对象,采用剥层法计算制品的残余应力,测量退火前后制品各层的电阻率变化,得到注塑工艺、残余应力和制品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连续追踪截面形貌测量各层的纤维取向,并将结果集成于制品残余应力计算中。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对制品电阻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芯部影响较小。在退火处理过程中,受残余应力释放和高分子链动态回复运动的双重影响,碳纤维在基体中分布状态更加均匀,提高了导电网络结构的连续性,从而使制品电阻率下降。残余压应力越高,退火过程中高分子链动态回复越快,制品表层电阻率下降越多,制品导电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注塑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炭黑填充聚丙烯标准拉伸样条.注塑试样从表面沿着厚度方向进行剥层处理,对剥层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电阻率的测量.结果表明:在较高的保压压力下,炭黑粒子能够形成理想的导电网络;注塑压力的增大对复合材料部分区域的导电性造成不利影响;炭黑粒子在聚合物中呈现出葡萄状聚集体的状态.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注塑聚丙烯相比,由于炭黑粒子的迁移作用,在芯部形成明显的取向结构.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超临界CO_2微孔注塑成型工艺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微孔泡沫材料,研究超临界流体(SCF)注塑发泡工艺对TPU泡沫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正交优化实验设计,以制品拉伸强度为优化指标,优化微孔成型工艺参数。最优微孔注塑工艺为:注射量16 cm~3;SCF含量0.4%;注射速度60 cm~3/s;保压压力1 MPa。本文通过研究成型工艺对制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超临界CO_2制备高发泡率高性能TPU软质泡沫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2A1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A16铝合金固溶处理后单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单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对2A1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525℃×10min固溶后,150℃±5℃×6h单级时效时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为2A16铝合金时效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疏水性SiO2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共混涂膜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得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乙烯/疏水性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疏水性SiO2复合涂层;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润湿性能、微观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聚合物/疏水性SiO2复合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都超过150°,滚动角低至3.0°。聚合物和疏水性SiO2共混涂膜后形成了类似于荷叶的微纳米二元结构,是其表面具有优异超疏水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判断FIFO将空和将满两个状态位的难点,提出一种阈值可以由使用者改变的可编程判断方法.以内部RAM容量为16 kB的FIFO的设计为例,基于FIFO的一般结构,介绍了产生RAM地址指针的方式,分析了添加1位指针附加位以判断FIFO状态的方法.电路基于0.18μmCMOS工艺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状态判断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FIFO的状态,FIFO的最快读写频率可达160 MHz.  相似文献   
8.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7A09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A09铝合金二级时效过程中固溶和二级时效条件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级110℃时效7 h可对第二级190℃时效起预形核作用,但继续延长第一级时效时间对第二级时效后合金的硬度影响不大;第二级170℃9 h时效具有提高合金硬度的作用;经合适的二级时效处理,7A09铝合金获得的硬度比T6状态的高,为7A09铝合金时效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铝合金时效强化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时效处理工艺参数对7A04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分级时效工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时效强化相类型、尺寸、体积分数与铝合金屈服强度关系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对铝合金屈服强度影响的统一表达式;并利用该模型对7A04高强铝合金单级时效和二级时效处理后的屈服强度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达到最大时效强度前,屈服强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此后,由于强化相体积分数计算偏差增加,屈服强度计算的准确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残余应力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纤维增强聚合物的细观结构出发,利用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导出计算所需的材料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黏弹性模型分析计算了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残余应力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