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化工装置中雷击区域的划分、仪表防雷措施的选择,从浪涌保护器的设置、现场侧仪表防雷设计、中心控制室侧防雷设计以及合理的电缆布线方式这4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化工项目中仪表工程的防雷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流阻抗法、塔菲尔曲线法、阴极极化等电化学测试对定向凝固Pb-Sb板栅合金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熔体过热处理后的合金做为籽晶的定向凝固试样,其晶粒细化,枝晶间距变小,枝晶分叉减少,且晶体组织更加均匀.在距液淬底面40 mm处,熔体转变后的钝化电流密度明显小于转变前的电流密度,表明其在钝化状态下的腐蚀速度变小,合金的耐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b3+-Tm3+共掺BiOBr纳米晶, 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能。在980 nm光激发下, 样品中Tm3+离子实现了3H43H61G43F41G43H6跃迁, 进而发出强烈的近红外光(801 nm)和较弱的红光(655 nm)与蓝光(485 nm)。探讨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理,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关系表明在980 nm激发下Tm3+的蓝光和红光发射为三光子过程, 而近红外发光为双光子过程。随着Yb3+浓度增加, 近红外发光显著增强, 近红外光与蓝光(I801 nm/I485 nm)的发光强度比高达71.4。研究结果表明, Yb3+-Tm3+共掺BiOBr纳米晶在生物荧光标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拥有的发展优势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海红豆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海红豆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海红豆油中共分离出24个峰,鉴识出其中16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40.61%)、油酸(23.36%)、山嵛酸(11.50%)和花生酸(5.6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7.38%;海红豆油得率为17.4%;海红豆油的酸值(KOH)、碘值(Ⅰ)、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1.31 mg/g、157.4 g/100 g、161.1 mg/g、0.78 mmol/kg.海红豆油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为改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分析改进COT控制对输入电流THD和变换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实现电感电流过零信号的提前检测,补偿信号传播延时的影响,缩短甚至消除反向谐振过程,改善输入电流THD的同时不增加控制的复杂度.最后,该文搭建一台160W BCM Boost PFC变换器实验样机,验证所提改进COT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分别对蓄电池Pb—Sb板栅合金在800℃和1200℃下熔体转变前后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熔体结构转变能细化合金晶粒,薄化晶界,减少晶体缺陷。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锑的氧化量明显降低,失水减少,同时氧化铅和硫酸铅的还原过程变得更为容易,有利于电池反应的进行。交流阻抗测试的结果表明,熔体结构转变形咸阳极膜钝化层的稳定性增强,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9.
以中小型工业企业技改项目为研究对象,引入国际卓越项目管理模型来评价组织的技改项目管理水平。将项目管理后评价模型分为“项目管理”子集和“项目结果”子集,通过文献统计及专家咨询法得到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特点分别采用证据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项目管理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的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天然冰片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四种亚型CYP1A2、CYP2C6/11、CYP2E1 和CYP3A 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灌胃给予天然冰片-0.8% CMC-Na混悬液,剂量 90 mg/kg,对照组灌胃给予不含药物的 0.8% CMC-Na溶液,每天1次,连续 7 d。于第8天,两组大鼠均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溶液(茶碱 10 mg/kg、甲苯磺丁脲 2.5 mg/kg、氯唑沙宗 10 mg/kg、氨苯砜 5 mg/kg),眼内眦静脉采血,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 5.0.1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天然冰片组中甲苯磺丁脲的t1/2、AUC0-t、AUC0-∞和MRT0-∞明显减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天然冰片对大鼠CYP2C6/11的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对CYP1A2、CYP2E1和CYP3A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