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球磨纯铁中纳米铁素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形貌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球磨纯铁中纳米铁素体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初期,纳米铁素体首先在球磨颗粒的表层区域形成并呈现层片状结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电镜(HREM)观察表明,层片状纳米铁素体区与颗粒内部加工硬化区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而且它们之间的界面十分明显,显微硬度测试试表明,前者的硬度数值明显高于后者,进一步的球磨过程导致颗粒细化并完成转变为纳米铁素体,分析表明,纳米铁素体的形成是由于球磨过程中加工硬化效应产生的位错胞墙结构向晶界结构转变而导致的,这也是造成加工硬化区与纳米铁素体之间存在的硬度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貌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球磨纯铁中纳米铁素体的退火行为,观察到球磨制备的纳米铁素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在高温退火的条件下,纳米铁素体区域内出现了一些具有不规则晶界结构的大晶粒,分析表明,纳米铁素体的晶粒长大是通过邻近晶粒的聚合而完成的。显微硬度测试表明,纳米铁素体的硬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然而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纳米铁素体区的硬度仍然明显高于加工硬化区的硬度,这主要是因为纳米铁素体区的晶粒尺寸比较小以及退火时晶粒长大速率相对缓慢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成分为Zr65Al7.5Cu17.5Ni10的元素的粉末混合物及AIN颗粒为起始材料,经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态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AIN添加量为5%-30%(体积分数,下同),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 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分析了含AIN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玻璃转变与晶化行为,TEM观察表明,AIN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晶Zr基合金基体上,粒子尺寸为20-200nm,仍为初始的晶体结构,与未添加AIN的Zr基非晶态合金相比,含5%-10%AIN的复合材料仍表现出较宽的过冷液态温度区域,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激活能(Ex)没有显著变化,但晶化起始温度(Tx)向高温移动大约10K,导致过冷液态温度区域的扩宽,AIN含量增至30%,明显的玻璃转变消失,Tx升高的20K。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