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致欣  周秦羽 《包装工程》2017,38(24):75-79
目的对英国纸质图书装帧水平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包括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图书装帧样式,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技术以及文化等变化,对英国出版物的影响进行分别研究。结论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英国图书设计从中世纪繁琐装帧之中解脱了出来,整体风格更加趋向多样化和简洁化,在书籍装帧方面分工更加明确,字体、设计、封面、排版、插图以及后期摄影等都更加专业化,是英国出版乃至欧洲出版业取得显著进步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低碳设计理念下的月饼包装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周致欣 《包装工程》2014,35(24):95-98
目的研究低碳包装的重要性以及将低碳包装设计理念应用到月饼的包装设计中的方式。方法通过追溯月饼包装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结合月饼包装的现状分析了月饼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纸质材料、可食用材料、自然材料、可降解材料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达到低碳包装设计理念在月饼包装以及其他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结论在包装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包装的环保性,使低碳包装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才能减少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保护手段与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致欣  谷菁菁 《包装工程》2015,36(10):36-39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的保护手段,特别是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手段得到理性认识。方法采用一分为二的哲学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手段及现代数字化手段进行正反两面对比分析。辩证地去分析这两个手段的利与弊,从中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理性看待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热潮,不盲目追捧。结论通过对传统保护手段与数字化研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统手段与现代数字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亟待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致欣  毛雪飞 《包装工程》2017,38(14):50-53
目的基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探究优化版式设计规则。通过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深刻发掘读者阅读时的所有需要,使读者经过精心的版式设计,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从而由原来的阅读提升到悦读。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总结归纳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有关版式设计的一般规则,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视觉习惯。通过与传统的版面编排进行对比,总结出数字媒体背景下版面编排设计的优化措施与办法。结论在对书籍的版式设计之前,有必要探究版式设计对读者悦读体验的影响,得出基于读者悦读体验的版式设计的方法和优化规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归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后续产品开发的潜在创新突破点,对开发策略进行整合。在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总体方针的前提下,以当前产品开发流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文创产品设计的顺应性、文化要素的植入方式、产品宣传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建设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旨在借助现代设计方法论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以系统化、产业化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依托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形成一套值得参考借鉴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致欣  刘安琪 《包装工程》2022,43(6):282-287
目的 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该类产品的设计原则与开发策略。方法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总体方针指导下,从天津现有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困境和问题入手,发掘天津城市精神内核、归纳天津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与当代产品设计方法论相结合,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解读、剖析,提炼出多维度、立体化的产品设计与推广方法,以创新设计为驱动力提升天津旅游产业活力,促进完善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结论 以产业化视角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其文化内涵以符号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方式注入当下文创旅游产品设计中,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到新的物态化载体,并为天津文创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