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TTA) 3Phen。研究了该配合物的IR、UV、TGA、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加热方法将Eu(TTA) 3Phen掺入PMMA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并测定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Eu(TTA) 3Phen掺入PMMA树脂后仍保持该稀土配合物原有的发光特性 ,制成的Eu(TTA) 3Phen -PMMA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其发光强度与Eu(TTA) 3Phen掺入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钛直接整理棉布时是物理吸附在棉纤维表面的,容易脱落.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酸碱滴定法和红外-拉曼光谱分析,证明了柠檬酸和棉纤维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进而与TiO2的—OH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并形成交错的网状结构.当柠檬酸用量7%、170℃焙烘时,改性效果最好.从X-衍射图和扫描电镜可知,纳米TiO2连接在改性织物上,织物经10次洗涤后,其紫外透过率基本没有改变,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3种新型荧光材料Eu(o-OHC6 H4COO)2(phen)2(NO3)、Eu(p-OHC6 H4CH2COO)3(phen)和Eu(C6H5CHOHCOO)3(phen)(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表明这3种配合物是较好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低温液相合成混合晶型纳米TiO2颗粒,研究纳米TiO2颗粒的光催化活性与颗粒晶相组成之间关系.用XRD对其进行表征,并在紫外光下,以甲基橙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不同晶相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混合晶相中锐钛矿质量分数占69.8%、金红石质量分数占30.2%,TiO2光催化效用最好可达95.7%.  相似文献   
5.
在酸性介质 ,乙醇 /水混合溶剂中合成得到了四元混配配合物 [Ln(C6 H5COO) 2 (NO3)(phen) ]2 (Ln =La ,Ce ,Pr ,Nd ,Sm ,Eu ,Gd ,Er ,Tm)和 [Nd(x MBA) 2 (NO3) (phen) ]2 (x =o、p、m) (MBA =甲基苯甲酸 )。用元素分析、IR和UV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对配合物的抗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白念珠菌、和霉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四元混配配合物[Ln(x-MBA)2(NO3)(Phen)]2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得到了三个系列的四元混配配合物[Ln(x-MBA)2(NO3)(Phen)]2(Ln=La、Ce、Pr、Nd、Sm、Eu、Gd、Tb、Er;MBA=CH3C6H4COO^-)。用元素分析、IR、UV、DTA-TG和^1H NMR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量了三个Eu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三个Gd配合物的ESR谱。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银系抗菌剂的稳定性,用银的络合离子替代银离子,将杯芳烃应用在纺织品抗菌整理中。利用含硫杯[4]芳烃具有可修饰性和对银离子有很好的络合作用等特点,制备了一系列新型杯芳烃银系配合物,并证明其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将杯芳烃含银配合物作为抗菌剂整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的棉织物经1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仍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60Co-γ预辐射接枝法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先后接枝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上,随后用羟胺碱溶液对纤维进行氧肟化改性,制备出含氧肟酸基、酰胺基和羧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吸附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谱图和热重曲线均表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成功接枝到纤维上,且氧肟化反应成功将酰胺基转化为氧肟基。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高分子量纤维吸附剂对Cu(Ⅱ)、Co(Ⅱ)、Ni(Ⅱ) 3种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最高可达到318 mg/g、165 mg/g、140 mg/g(吸附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间为4 h);在竞争吸附实验中,对Cu(Ⅱ)、Co(Ⅱ)、Ni(Ⅱ)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9.5%、43.5%、60.5%(Cu(Ⅱ)、Co(Ⅱ)、Ni(Ⅱ)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吸附剂用量为3 g/L)。  相似文献   
9.
对叔丁基杯[4]芳烃可通过衍生化反应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它们对金属阳离子有识别作用,可以作为传输过程的离予载体;通过准气泡乳化膜泫观察对叔丁基杯[4]芳烃衍生物对K^+的传输行为,探讨了其作为离子载体在不同的pH梯度下对传输结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理论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用苯羟基乙酸、邻菲罗啉与稀土的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La(C_6H_5CHOHCOO)_3(phen)(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热重分析对其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邻菲罗啉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而苯羟乙酸则以桥联或单齿方式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