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金属工艺   53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2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g-Nd-Zn-Zr稀土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Mg-Nd-Zn-Zr稀土镁合金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002~0.100.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 进行高温压缩模拟实验研究. 分析了实验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变形激活能和应力指数, 并研究了在热压缩过程中组织的变化, 为确定该稀土镁合金的挤压温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结果表明: 合金的峰值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在300~400.℃内变化不大, 而在400~450.℃时增加很大; 根据实验分析认为该稀土镁合金挤压温度定在350~400.℃左右为宜; 在350.℃左右顺利挤出的实验合金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σb=275.5.MPa, δ=13.5%.  相似文献   
2.
稀土镁合金铸造和挤压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安如  夏长清 《铸造》2005,54(11):1113-1116
制备了3种不同成分的镁-稀土合金,研究稀土(RE)元素铈(Ce)、钕(Nd)和钇(Y)对镁合金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3种镁-稀土合金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稀土元素与镁形成的镁-稀土相分别为Mg12Ce、Mg17Ce2、Mg12Nd、Mg24Y5、Mg41Nd5,主要分布在铸态组织晶界.对3种合金的铸态试样进行了室温力学性能及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并与挤压态比较,结果显示:在镁合金中,Nd的强化作用优于Ce,在高温时,Nd和Y共同强化作用优于Nd.  相似文献   
3.
Stabilized dispersion of nano-ceramic coating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INTRODUCTIONFormanyapplicationsinceramiccoatingsitisdesirabletosinteratrelativelylowtemperature .Onemethodbywhichthisgoalcanbeaccomplishedwasusingsubmicrometer particles,suchasnano parti cles .Buttheagglomerationcausedbythehighsur faceenergyofthenano particlesmadeitimpossibletoshowtheadvantageofthem ,sohomodispersedcoat ingisnecessary .Ontheotherhand ,inordertoachieveacoatingwithuniformthickness,itwasalsoadvantageoustousehomodispersedcolloidalsuspen sions[14 ] .Ingeneral,suspensionscan…  相似文献   
4.
稀土Ce和Y在ZK60合金中的分布、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熔铸法制备了两类8种镁-稀土合金,通过力学性能试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确定了稀土元素Ce、Y在ZK60镁合金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及其不同状态时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ZK60-1.5Ce和ZK60-1.0Y分别在两类合金中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Ce和Y在铸态时都分布在晶界上,在基体镁中的分布极少,经挤压变形后,Ce和Y沿挤压方向分布:无论合金处于什么状态,Ce和Y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主。试验合金的力学性能都高于ZK60合金本身。  相似文献   
5.
通过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及硬度、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 l-9.0Zn-2.5M g-1.2Cu-0.12Sc-0.15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2 h;综合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20℃×22 h+180℃×30 m in+120℃×22 h的回归再时效处理(RRA)。经RRA处理,合金的σb为733.4 MPa,δ为5.4%,电导率为37.6%IACS。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弧离子镀(AIP)技术在Ti6Al4V基体表面沉积制备了NiCrAlY涂层. 通过金相观察(OM)、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 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试, 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NiCrAlY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讨论了Ti6Al4V基体/NiCrAlY涂层界面元素扩散规律. 结果表明: 700.℃真空热处理后, NiCrAlY涂层中开始析出γ′-Ni3Al相, 这提高了涂层的表面硬度; 在700.℃温度下, Ti6Al4V基体/NiCrAlY涂层界面由外至内出现Ni3(Al,Ti)、 TiNi和Ti2Ni中间化合物层, 并随着温度提高, 界面处中间化合物层增厚; 700.℃时, 主要发生了镍、钛元素的扩散, 铬元素在870.℃开始发生扩散. 当温度提高到950.℃后, 由于镍元素大量向Ti6Al4V基体扩散引起涂层的退化失效.  相似文献   
7.
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0.12%Sc的7000系铝合金铸态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经强化固溶和T6处理后,抗拉强度σb达829.4MPa,伸长率δ为5.7%;合金经一般固溶及RRA处理后,σb为733.4MPa,δ为5.4%,电导率为37.6%。合金强化机理主要为Al3(Sc,Zr)引起的细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8.
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的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的相组成及相转变温度。结果表明,合金中的相组成为αAl+Al13(Fe,V)3Si相;在638℃-645℃温度范围内,立方结构的Al13(Fe,V)3Si相向六方结构的Al3(Fe,V,Si)相转变。钒添加至Al-Fe-Si合金中,提高了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粉末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微量钪对Al-Zn-Mg-Cu-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钪在铝合金中主要以两种形式的化合物存在,一种是合金凝固时从熔体中析出的一次Al2(Sc,Zr)相,另一种是铸锭均匀化时析出的二次Al2(Sc,Zr)相。前者是αa(Al)晶粒细化剂,可有效细化铸态晶粒;后者可强烈牵制晶粒内位错及亚晶界,有效阻止热轧、退火或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钪是产生强烈析出强化的合金元素,同不加钪的铝合金相比,含0.30%Sc的Al-Zn-Mg-Cu-Zr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The halide-activated pack cementation process was used to form molybdenum diffusion coating on titanium substrate.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elements diffusion distribution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formed at different diffusion temperatur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ing is made up of deposition layer and diffusion layer,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specimens is increased after diffusion. In the diffusion layer, the major phases are Mo and β-Ti phase with addition of α′-Ti phase and α″-Ti phase.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Mo →β→α″→α′ is formed for different Mo contents in the diffusion layer from outside to inside. The diffusion of Ti element is very obvious as well as Mo element. With increasing the diffusion temperature, the thickness of diffusion layer i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microhardness is changed more smoothly with diffusion depth, which shows the same distribution rules as the Mo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