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墨形态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铸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由于铸铁可通过控制石墨形态,获得各种不同的机械、物理性能.以适应不同的用途,因此长期来受到研究工作者的注意。业已证明,影响铸铁石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2.
为精确地模拟铸件的凝固过程和进行铸造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浇注法对粘土砂和水玻璃砂的表观热物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型砂的表观导热系数、表观导温系数及表观蓄热系数均随着原砂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着粘结剂的含量(陶土或水玻璃)增加而增大,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则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3.
用定向凝固技术究研了单一稀土元素La对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发现随着加La量的增加,石墨形态从片状变到蠕虫状、球状;加入反球化剂Al,可使蠕虫状石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定向凝固技术研究了凝固速度对铸铁石墨形态,奥氏体和石墨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研究了奥氏体,石墨棱面和基面之间的生长速度相对大小与石墨形貌之间的关系。发现奥氏体的生长速度随凝固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奥氏体的生长速度超过石墨棱面的生长速度时,片状石墨突变为蠕虫状石墨,反之,则导致蠕虫状石墨突变为片状石墨。  相似文献   
5.
D型石墨的组织形貌有利于在铸铁基体组织中生成铁素体相。在砂型铸造条件下,硅的稳定铁素体的作用能在D型石墨铸铁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故硅含量的增加将引起D型石墨铸铁机械强度大幅度的下降。锰含量的增加能促进珠光体的形成而提高D型石墨铸铁的机械强度,但其硬度值上升的幅度较小。砂型铸造高强度D型石墨铸铁显示了其优越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铸造性能,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对蠕虫状石墨生长机理的研究,以前大多数文献只涉及蠕虫状石墨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呈蠕铁共晶团后的畸变生长。一般认为蠕虫状石墨是球状石墨雏晶畸变的结果,蠕虫状石墨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生长,其端部与铁水保持接触,并与两侧的奥氏体共生,分枝生长,最后形成蠕铁共晶团。  相似文献   
7.
用LMC 定向凝固技术研究铸铁石墨形态的转变,发现了蠕虫状石墨向片状石墨转变及片状石墨向蠕虫状石墨转变的分界线,它表明石墨生长机制在分界线处发生了突变。在高倍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片状石墨向蠕虫状石墨转变的机制有三种。  相似文献   
8.
45钢铸锭纵裂原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上海船厂生产的45钢钢锭常在铸造或锻造加工后发现纵裂缺陷而报废,其中以10时和16时锭为最严重。冶炼设备为1.5吨电弧炉,炉料中加或不加废钢屑,采用加Al终脱氧工艺。10时及16时锭采用中注管浇注。10时锭一次浇出8根,16时锭一次浇出3根。浇注后间隔一段时问,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定向凝固试验,研究过共晶高铬铸铁的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并分析了初晶碳化物的生长过程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过共晶高铬铸铁中初晶碳化物和共晶碳化物均为(Fe·Cr)7C3型碳化物:初晶碳化物以包抄方式生长,其横截面呈六角形块状;随着凝固速度增加,初晶碳化物的平均直径和片间距均减小。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表明,用孕育处理的方法能在砂型中稳定地获得D型石墨铸铁。在铸铁组织中,共晶奥氏体的相对数量及分布形态较初晶奥氏体对铸铁的机械性能起着更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片状石墨这一类中,D型百墨具有较理想的形貌,它不仅对基体的切割作用较小,而且有利于共晶奥氏体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在共晶范围以内,含碳量的提高有利于机械强度的提高。在高含碳量条件下,砂型铸造D型石墨铸铁与同成份普通灰铸铁相比,抗拉强度能提高13kg/mm~2左右,抗弯强度提高20kg/m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