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黑龙江省作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发展大豆压榨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豆蛋白含量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但近年来,随着境外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以及受到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行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本文从如何发展大豆压榨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战略升级,培育产业集群出发,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压榨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硅藻是由具有独特纳米和微米形态的单细胞藻类产生的三维(3D)天然生物材料,具有众多优异的结构。硅藻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在生物学、传感器、吸附、纳米输送、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研究及应用。由于它特殊的多孔三维分层结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与其他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结合与转换的能力,在能量存储、低成本天然电极材料、具有强吸附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的储氢材料以及热储能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展示了硅藻基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能源设备上应用的情况,以及硅藻基复合材料在储氢、储热等储能设备上的应用,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指出未来硅藻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稻谷通风干燥仓采用低温自然风干燥、立管式多环径向通风技术。它实现了数字智能化动态远程计算机监控与管理,可单仓、多仓作业,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稻谷、大豆、种子等潮粮干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作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发展大豆压榨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豆蛋白含量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但近年来,随着境外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以及受到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行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本文从如何发展大豆压榨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战略升级,培育产业集群出发,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压榨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传统的纳米颗粒材料,无机有序多孔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容量和许多特殊性能,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硅藻土作为一种天然的矿物材料具有多级孔道结构,是一种优良的无机多孔材料。过去对硅藻土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较为粗犷,例如用于建筑材料、过滤填料等低附加值材料。近年来,由于硅藻土具有独特的纳米和微米形态天然多孔三维分层结构、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性价比,其研究与利用逐渐成为微纳米技术领域的热点,在微纳米尺度引出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其研究成果也逐步应用到工业与民生领域。得益于自身天然多孔的三维分层结构,硅藻土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因而有潜力成为储能器件的原材料。然而,硅藻土存在高电阻率等缺点,不利于能量转换和储存等应用。为此,研究者对硅藻土的优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地说,一方面将具有电化学性质的材料负载于硅藻土表面,利用硅藻土表面的硅羟基与修饰材料进行价键匹配,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特性;同时,借助硅藻土高的比表面积及多孔结构,可大幅提高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另一方面,将硅藻土完全转化为另一种高导电性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三维多孔材料在环境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表面修饰可赋予硅藻土三维多孔材料优异的性能。例如,采用硅藻土表面硅羟基与纳米金属氧化物通过氢键进行结合,可显著改变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价键排布,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现阶段国内外针对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表面化学修饰的手段在硅藻土表面可控沉积功能材料实现功能性复合材料的构筑。这种复合材料保持着硅藻土的孔道结构,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为功能材料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可显著提升硅藻土复合材料的性能。硅藻土基复合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在超级电容器储能、锂电池、重金属污染物吸附、降解、催化合成等诸多领域得到了研究及应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硅藻土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本文介绍了使用硅藻基复合材料在能源及环境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法和碱刻蚀法制备多孔球状镧铁复合物(LFA-C)。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比表面及微孔物理吸附仪对复合物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其作为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FA-C材料表面形貌粗糙多孔,碱刻蚀过程促进氢氧化镧在LFA-C的表面生成,同时LFA-C的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吸附活性位点。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LFA-C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发现Langmiu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拟合饱和吸附量为159.08 mg/g。在共存离子条件下,LFA-C吸附磷酸盐的抗干扰能力强,同时LFA-C通过吸附-解析过程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LFA-C作为高效去磷、抑制富营养化的环境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蒙脱土为原材料,盐酸和七水合硫酸镁为改性剂,通过浸渍法合成酸-镁改性蒙脱土(MgHMT),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其进行形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材料的表面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Mg2+以插层电子的形式负载到蒙脱土上。酸-镁改性蒙脱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可在1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性能相比改性前提高2.1倍。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氨氮的存在有助于磷酸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