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本工作采用八水氯氧化锆为原料,六水硝酸钇为稳定剂,选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助纺剂,乙醇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了前驱体纤维,并将前驱体纤维经高温煅烧获得了ZrO_2多孔纤维。采用XRD、FTIR、拉曼光谱和SEM等表征了纤维的物相及形貌,并测定了纤维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经800℃煅烧后形成t-ZrO_2物相,纤维直径约为180 nm,纤维内部出现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5. 36 m2/g,平均孔径为8 nm。当前驱体纤维煅烧温度为1 000℃时,纤维中ZrO_2晶体进一步发育,纤维直径约为270 nm,纤维中仍存在孔结构,BET比表面积为13. 22 m~2/g,平均孔径为9 nm。然而,当前驱体纤维煅烧温度为1 200℃时,纤维中孔道消失并发生烧结现象。因此,经过800℃、1 000℃和1 200℃煅烧所制备的纤维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 092 9 W/(m·K)、0. 095 1 W/(m·K)、0. 106 8 W/(m·K)。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aCl_3、ZrClO_2·8H_2O为原料,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烧绿石型的锆酸镧粉体,并引入模板剂P123调控粉体中的孔道结构。采用XRD、SEM和BET研究了粉体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Eu~(3+)掺杂的锆酸镧粉体的发光性能。研究表明,模板剂P123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大孔数量,当溶液中P123含量为6.56 g·mL–1时,得到的锆酸镧颗粒中孔道丰富,平均孔径为43 nm,孔容为0.15 cm~3·g–1,在该锆酸镧粉体中掺杂Eu~(3+)后样品的发光性能显著增强,且猝灭浓度从9mol%提高到11mo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