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1.
矿冶粉尘给一线工人皮肤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通过添加微生物灭活芽孢于清洁皂中,研究了不同芽孢添加量对清洁皂去污能力的影响,对比了硅藻土、活性炭和芽孢添加皂在粉尘去污和重金属去除方面的异同,并通过感官评价测试了三种皂在皮肤清洁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硅藻土可以达到80%的粉尘去除率。而活性炭尽管比表面积高,但微粒细小同样易于吸附于手掌纹理中,造成二次污染,故去除率最低。在基础皂中添加1%(w/w)灭活芽孢对粉尘污染的去污率达到了95%,二次洗涤可将重金属去除率从90%提高到95%以上。感官评价中,黑色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造成了清洗后的手掌依然不够干净,观感最差;硅藻土皂的清洁效果接近日常家用皂,观感居中;而芽孢皂的清洁效果最明显,观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力网络,在这个复杂的电力网络中,存在着很多电感及电容元件,尤其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常常因为系统扰动而出现铁磁谐振现象,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近期,陡河电厂连续发生2起因6 kV厂用设备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造成6 kV母线发生谐振,导致6 kV母线电压互感器高压保险熔断事故.在此以这2起事故为例,阐述电力系统铁磁谐振产生的机理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及治疗功能.本文分析了黄酮的结构特征,介绍了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并对各工艺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城  漆小鹏  李倩  宋秋华  王平  简广 《硅酸盐通报》2016,35(10):3150-3156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采用浸渍工艺制备载银紫砂泡沫陶瓷.主要研究了AgNO3浓度、浸渍时间、pH值、热处理温度对载银紫砂泡沫陶瓷载银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载银量样品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载银紫砂泡沫陶瓷最佳工艺条件为AgNO3浓度0.1mol/L、浸渍时间90 min、pH=10、热处理温度400℃.制备的载银紫砂泡沫陶瓷孔隙结构均匀,尺寸分布在0.3~0.7mm范围.银均匀分布于载银紫砂泡沫陶瓷中,使其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且随着载银量增大,抗菌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滤除水中微生物和杂质而改善水质,首先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了载Ag羟基磷灰石(Ag-HA)抗菌粉体,并将其与硅藻土和高岭土等原料复合,通过烧结法制备了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然后,通过XRD、SEM、EDS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的主物相为石英、方石英及HA;经高温烧结后,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含丰富的由硅藻土颗粒间微米级孔隙及颗粒内部孔隙构成的孔道;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内均匀分布着微量的Ag;当Ag含量为0.098wt%时,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对E.coliS.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 μg/mL和50 μg/mL;块状或粉末状的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在1 h内对E.coliS.aureus的杀菌率分别为60.76%和100.00%,3 h后对二者的杀菌率均达到100.00%,且在24 h内具有持久抗菌性。所得结论表明制备的Ag-HA/硅藻土-高岭土复合陶瓷是一种有前景的水处理用过滤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某钨矿尾矿附近的尾矿淤泥中的水、尾矿上的洗矿水、流入公园处理池的水、流出公园处理池的水、公园湖入口的水、公园湖中的水这6个典型地点的水进行取样并分析其水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洗矿水中所含重金属种类最多、含量最高,其中在洗矿水中重金属Fe含量超过了第Ⅴ类标准,在洗矿水和处理池入口处的水中Mn含量只符合第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盘古山钨矿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植被修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对植被修复在钨矿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盘古山钨矿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砂,这些尾砂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释放有毒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尾砂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对治理尾砂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选取三处有代表性的尾砂来探讨重金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迁移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可知:依据重金属在不同尾砂深度的变化幅度不同,盘古山钨矿尾砂重金属迁移规律为:在20世纪50~60年代尾砂中,各重金属的迁移能力是:As〉Mo〉Zn〉Pb〉Cr,其中As最大,其他4种重金属相差不大.在人工植被修复30年尾砂中,各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为:Zn〉As〉Mo〉Pb〉Cr,其中重金属As和Zn的迁移率最大,Cr、Pb、Mo的迁移率相差不大.新尾砂中,各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大小为:Mo〉Zn〉As〉Cr〉Pb.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选育技术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进行筛选和培育,可得到适应能力强、氧化活性高的高效浸矿菌株,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