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青藏线输电线路的特点,推导出相间短路故障下的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序网络分解法对故障网络进行分析,得到基于单端电气量故障距离一般表达式,该算法消除了故障电阻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利用PSCAD/EMTDC进行了大量仿真,验证了算法对相间短路故障类型故障定位的性能,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棉纺织企业多目标优化计划调度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多目标优化生产调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功能和部分关键功能的设计,分析了该系统如何把多目标优化启发式算法、自定义式机台分布图及GANTT图仿真模型相结合,实现生产调度计划的优化编制、调度单的自动生成和实时跟单以及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  相似文献   
3.
纵观三国战乱史,看到的是战雨,听到的是腥风,但却是英雄和枭雄辈出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一部英雄相抗的历史。凡是熟知唯物主义理论的人都知道,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不是某个英雄推动的。英雄不可以推动历史,却可以改写历史,可以让历史更加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说沈老喜欢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也凑巧有这个爱好。因此采访前,我们先提出要看看他老人家的石头。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我还是忍不住大喊道:"这简直就是一个石头博物馆嘛!"。1959~1977年,沈老在戈壁滩呆了18年的时间,很多基地的同事都喜欢收集戈壁滩的石头,工作之余,可以摆弄摆弄,也算是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因此,沈老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去戈壁滩,他都会捡上几大箱的石头,而且捡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戈壁滩每个地方石头的特色了。每块石头,在沈老的眼睛里,都是有生命的,沈老也记得它们的来历和隐含在其中的、与他自己有关的那些故事,包括心灵的...本期《大家栏目》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航天测控网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沈荣骏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屠善澄院士1923年8月12日出生在浙江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父亲毕业于旧制中学,由于祖父思想守旧,导致父亲仅仅在复旦大学念了半个学期的书。这成为父亲日后终身的遗憾,也让父亲产生了让家里的每一个子女都上大学的想法。抗日战争爆发,屠善澄老家沦陷,全家迁到上  相似文献   
6.
苏轼曾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光景究竟如何?"此景只应天上有"让中华儿女明白,"天上"的酒好、景也美,总之一切都是美好的。直到今天可爱的中华儿女还会想要知道"王母的蟠桃熟了吗?织女和牛郎今年还会相会吗?漂亮的嫦娥依然寂寞吗……仰望星空,头脑中却从来没有停止对星空的探索,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能够摘星揽月,遨游太空。而航天人却一直在用最不浪漫的方式实现中华民族最浪漫的梦想。航天人常常喜欢这样来形容他们自己的事业;"看起来热闹,听起来感动,说起来光荣",但还有下半句;"做起来艰辛,过起来清苦"。整句话说出来的既有心酸,但还有更多的欣慰和成就感。戚发轫院士投身航天事业近半个世纪,不但历经了第一枚导弹的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亲自设计并放飞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50年的时间,可以让满头青丝染成霜,也可以让曾经矫捷的脚步变得缓慢迟钝,更可以让曾经朝夕相处的人从此两世分隔。纵使尘满面,鬟如霜,戚发轫院士依然面带笑容,去实现中国人最浪漫的太空梦。本期《大家栏目》和大家分享的人物很多媒体都喜欢称呼他为:戚总。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相似文献   
7.
对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帽型截面搭接式连续檩条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27根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搭接式连续檩条的承载力与搭接部分刚度、截面内力、有效截面模量等因素有关,因此,负弯矩作用下的中间支座搭接端部变截面处和正弯矩最大的跨中截面都有可能成为构件承载力的控制截面。在确定高强钢材强度折减系数γ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出各组试件合适的搭接段刚度系数β和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观机制的断裂模型可用来预测钢结构的延性断裂.为校准Q460钢的微观断裂模型参数,进行了材料试验和对应的有限元分析,以及断口的扫描电镜试验.试件由Q460钢板焊接节点抽取的母材和熔敷金属圆棒制作而成.用自编的VUMAT子程序,分别以校准的应力修正临界应变模型(SMCS)和空穴扩张模型(VGM)为断裂判据,分析了18个圆周平滑槽口单向拉伸试件的开裂全过程,得到了裂后荷载位移曲线,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SMCS和VGM模型用于节点裂后路径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千里眼,顺风耳"是中国神话里面的传奇人物,他们能够把天底下发生的事情"尽揽于眼,收于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也有"千里眼,顺风耳",许多事情都能事半功倍,在军事领域更是能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极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损失。而雷达就相当于现实中的"千里眼,顺风耳"。雷达最早运用于军事,监测对方飞机、舰艇的一举一动,既可以很好地防止偷袭,也可以精准地打击目标。随着战争的结束,军事领域的先进科技开始用于民用,既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以让现代生活更加便利。张履谦院士不仅长期从事雷达、电子对抗、空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工作,而且,张履谦院士眼光非常长远,很早就提出雷达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必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本期《大家》栏目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  相似文献   
10.
“山后面是什么”,每一个住在山里面的人总是对山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样,生活在地球的人类经常在想地球之外是什么?人类在地面已经生活了很多年,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而地面的资源却并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多。不论是为了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还是一种纯粹的“好奇心”;不论是为了补充资源,还是为了使得生活更加的便利,人类自从上世纪就开始关注太空,通过发射地球卫星不但延伸了人类的视觉、听觉而且也是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