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朋  张迪  张凰  Ghosh Saikat 《材料导报》2017,31(1):131-135, 148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纳米碳管(CNTs)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其较大的憎水性表面,CNTs与有机污染物和天然有机质(NOM)强烈地相互作用。综述了NOM存在下CNTs的环境行为,包括NOM对CNTs分散特性和吸附有机污染物特性的影响。着重论述了NOM的理化性质对CNTs分散的影响,"拉拉链"或"胶束包裹"是主要的分散机制。强调应该对不同分散机制下分散的CNTs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出了目前在液相环境中直接测定CNTs表面积的新思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可以通过污水排放、废弃药物堆放等方式进入水生生态系统,从而在环境介质间进行迁移扩散,并伴随着各种转化过程,最终参与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危害.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是SAs的重要天然配位体和吸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SAs的环境行为.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探讨水体悬浮颗粒物对SAs的吸附、解吸动力学,阐明不同因素对颗粒物-SAs体系相互作用的主导机理,探讨悬浮颗粒物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吸附SAs的影响机制,将为水生生态系统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鲁遥  王朋  尹梦楠  杨名毅  张凰 《化工进展》2021,40(5):2917-2927
土壤有机质中存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其特征(信号强度、g值和线宽)与天然有机质组分及其结构之间关联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采用黑龙江黑土、云南红土和山东黄土提取的胡敏酸(HAs)作为实验样品,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EPR)分析测定HAs中自由基的信号特征,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13C NMR核磁、高效液相等方法测定HAs提取物的结构、组分和分子量分布等。结果表明,HAs中EPFRs的 量(0.84×1016 ~7.42×1016 spin/g)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且与HAs的芳香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13, p<0.01),这归因于芳香族化合物自由电子能够部分离域形成EPFRs。EPFRs的g值(2.0034~2.0041)随芳香性的增加而减少(r=-0.752,p<0.01),表明芳香性组分对碳中心自由基有主要的贡献。相比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土壤,红土HAs中EPFRs信号最稳定,主要归因于云南土壤中Fe3+含量丰富,在强紫外线的辐射下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EPFRs。  相似文献   
4.
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为模型吸附剂,在不同pH下,探究不同水合半径和价态的金属离子对邻氯苯甲酸(o-chlorobenzoic acid)吸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pH下,金属离子抑制了CNTs对2-CBA的吸附,抑制作用受离子水合半径的控制;高pH下,金属离子促进了CNTs对2-CBA的吸附,价态越高、水合半径越小的金属离子促进2-CBA吸附的能力越强,反之,促进2-CBA吸附的能力越弱.金属离子与邻氯苯甲酸结合键能的高斯计算结果表明,价态越高、水合半径越小的金属离子与2-CBA之间的键能越大,说明两者相互作用越强.显然,金属离子对2-CBA在CNTs上吸附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其带电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水合半径,两者之间的平衡效应可能是决定2-CBA吸附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是子囊菌门座囊菌纲格孢腔菌目中的重要类群,该属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及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透孢黑团壳属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属内177个种分类混乱,异质种所占比例非常大,且与相似属易混淆,需要结合分子数据进一步明确该属真菌的趋于自然系统的分类地位,为该属真菌的准确鉴定、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调查了中国境内该属真菌的现状,发现只在香港、云南、山东等地区报道了17个种,可见我国透孢黑团壳属真菌资源调查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该工作对于认识该类群真菌物种多样性及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29株淡水真菌进行固态发酵,用牛津杯法和滤纸片法分别筛选固态发酵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氏菌)和3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水稻枯纹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9株淡水真菌(分布于13个目中)均对供试食源性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6株对所有供试病原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17株淡水真菌(分布于9个目中)能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其中Pseudoasteromassaria spadicea MFLUCC 15-0973对3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抑菌活性.具有抑菌活性的淡水真菌数量最多的3个目分别为Tubeufia-les、Pleosporales和Pleurotheciales.本研究首次报道了Atractosporales、Chaetothyriales、Distoseptisporales和Sporidesmiales目的 抑菌活性,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目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5个目真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10个目真菌对志贺菌的抑菌活性,4个目真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和9个目真菌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以及3个目真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4个目真菌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和2个目真菌对水稻枯纹菌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不仅为淡水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补充了可靠数据,丰富了淡水真菌抑菌活性的分布,也初步总结了具有抑菌活性的淡水真菌在不同菌目的 大致分布和抑菌规律,增加了对淡水真菌的认识,对淡水真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水溶性淀粉作为土壤非腐殖质活性组分的模型化合物,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两种结构不同的土壤无机矿物(高岭土和蒙脱土)对水溶性淀粉的吸附能力.通过批量高锰酸钾氧化实验探究水溶性淀粉的抗氧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岭土对水溶性淀粉的吸附能力(KL=1.51×10-2 L/mg)高于蒙脱土(KL=0.41×10-2 L/mg),憎水性作用可能是主导吸附机理.由于水溶性淀粉分子较大,难以进入蒙脱土层间,蒙脱土较大的表面积的实际利用效率可能较低.矿物可以通过吸附作用保护水溶性淀粉免受高锰酸钾的氧化,180 min内,高岭土-水溶性淀粉体系对高锰酸钾的消耗量(1.74×10-2 mmol/L)低于蒙脱土-水溶性淀粉体系(1.92×10-2 mmol/L),且均低于无矿物体系(2.24×10-2 mmol/L),这是由于高岭土具有较高的吸附量,提供更强的保护能力.本研究为探索土壤非腐殖质活性组分在土壤固碳中的关键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