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形成丝束加香滤棒质量稳定性的评价体系。方法 实验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Purge&Trap-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T-GC-MS)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丝束加香滤棒中特征香味成分进行分析,以建立P&T-GC-MS指纹图谱,并利用欧氏距离法计算其相似度,以及聚类分析法评价不同批次间样品的差异性。结果 相同浓度、不同批次丝束加香滤棒的相似度均高于0.920,表明批次间、批次内样品的质量稳定性较好;各特征香味成分峰面积、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1.7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所建的丝束加香滤棒标准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将不同浓度的丝束加香滤棒进行有效甄别。结论 该方法可为评价丝束加香滤棒的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新植二烯对烟叶或卷烟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索式提取法、层析柱法提取分离纯化烟末中的新植二烯,结合IR、1H NMR 及 MS谱等技术证实其结构, 并利用 Py-GC/MS对不同条件下新植二烯的热裂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新植二烯在无氧、有氧的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裂解热稳定性较好,在高温下仍可保持原态;新植二烯裂解产物种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无氧条件下裂解产物主要包括烷烃和烯烃,有氧条件下裂解主要产物除烷烃和烯烃外,还生成了大量醇、醛、酮、酯类、苯系物等其他类化合物;有氧条件下,新植二烯裂解生成的醇、醛、 酮、酯类以及呋喃类等含有氧原子的化合物;裂解产物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新植二烯的一次反应以共轭双键的α 键和β键断裂为主,其中二次反应相对复杂.结论:新植二烯对提高卷烟的燃吸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13种醇类香料单体添加到卷烟滤棒中,优化香料成分的萃取条件,建立香料单体的GC-MS分析方法,考查贮存和抽吸过程中醇类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结果表明:1)当萃取溶剂为无水乙醇、萃取方式为超声振荡、萃取溶剂体积为6 mL、萃取时间为20 min时,醇类香料单体萃取量最高.2)13种醇类香料单体在0.63~10.0...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超声辅助浸提工艺,以原花青素提取率为指标,在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方案,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优化超声辅助浸提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为室温(20℃)下超声处理20 min,水浴热回流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液料比15∶1(mL/g)。在此条件下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率为4.68%,与模型预测值4.71%接近,相对标准偏差为1.22%,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为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形成丝束加香滤棒中香味成分的监测体系。方法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丝束加香滤棒中特征香味成分的检测方法,并研究特征香味成分向主流烟气的转移行为。结果吹扫捕集最优参数条件为吹扫时间14 min、吹扫温度75℃、吹扫流量50 min/mL、解析温度215℃,此时香气成分的扫捕集效率最高;9种主要香味成分在0.2~200ng/mL线性良好(r>0.9990),RSD为0.15%~3.97%(n=6),回收率为83.91%~103.31%,检出限为0.37~13.50ng/mL,定量限为1.23~44.99ng/mL;主要香味成分向主流烟气粒相物的转移率为1.04%~8.63%,由大到小依次为醛类、烯烃类、酯类;丝束加香滤棒中香味成分的滤嘴残留率为74.15%~85.71%,大部分的香味成分被截留在滤嘴中。结论该方法前检出限低、处理过程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丝束加香滤棒中香味成分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以4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西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均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烯烃类、酚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但特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品种是造成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