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利用相分凝技术在非晶石英衬底上立方ZnMgO基体中制备六方ZnO量子点的化学溶液方法.对所制备的ZnO/ZnMgO/SiO2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椭圆偏振光谱(SE)表征.XRD表征表明当六配位Zn2 以替位的形式取代六配位Mg2 时,会导致相同衍射条件下立方ZnMgO的2θ比立方MgO的2θ小.SE表征发现ZnO量子点的量子效应导致了ZnO量子点的激子吸收能(3.76eV)比ZnO体晶的能带隙(3.37 eV)大.AFM表征表明:导致薄膜的XRD的衍射峰、α吸收峰和PL发射峰皆很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组成所制备薄膜的晶粒尺寸分散较大、形状不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显示部分回归客户端,减少传统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中与服务器端的通讯,充分利用网络两端的资源,结合C/S和B/S两种模式的优势,借鉴组件开发思想,提出利用客户端JavaScript与DOM技术生成无刷新可复用客户端组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功能全面、简单易用的客户端组件,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有机红外半导体双硫醇烯铂和单还原态双硫醇烯铂.用色谱、有机质谱确证了所合成的中间产物以及目标产物.FT-IR光谱和椭圆偏振光谱表明单还原态双硫醇烯铂在近红外波段1300~1800nm有明显的光学吸收.在宝石基片上制作了MSM金又指型电极的光电原型器件,验证了单还原态双硫醇烯铂在近红外波段的光电响应.  相似文献   
4.
本体作为表达知识的共享概念模型,已日渐成为人工智能和知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客观地评估已构建好的农业领域本体,进一步地提升利用本体学习方法自动构建本体的效率,以茶树虫害本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黄金准则的农业领域本体概念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本体学习自动构建的本体概念与黄金本体概念的相似度,实现对农业领域本体学习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报道在品格失配GaAs衬底上分子束外延CdTe缓冲层和中波HgCdTe薄膜的温度控制过程.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测样品表面温度,来改变加热功率,从而把温度控制在需要的生长温度范围.通过此方法,可以把CdTe生长时样品的表面温度控制在±5℃,MCT生长时可以达到±1℃.生长得到的样品,表面光亮,组分、厚度均匀性好,X射线双晶回摆曲线半峰宽为72 arcsec.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有机紫外半导体N-[5-甲基-1,3,4-噻二唑-2-取代]二硫代氨基甲酸钾(PMTC)的制备及FT-IR、Raman、UV-Vis及PL光谱实验表征。对实验测试FT-IR及Raman光谱的振动峰进行了归属,Raman光谱测试发现S-K在152 cm-1有v(S-K-S)伸缩振动。UV-Vis实验光谱表明PMTC在200~350nm波段有紫外吸收,PL实验光谱表明PMTC在340~400 nm波段有明显的紫外发光峰,峰值波长为373 nm,PL谱相对于吸收光谱有Stokes频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PMTC进行了B3LYP/6-31G水平上的分子结构优化、UV-Vis光谱、分子前线轨道、分子电子密度、Mulliken电荷等理论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PMTC在UV-Vis波段有三个电子跃迁吸收。前线轨道计算表明PMTC的HOMO的电子主要分布在与K原子相连的两个S原子上,而LUMO轨道的电子主要集中在K原子上,PMTC吸收光子后,产生电子由HOMO至LUMO跃迁的实质是电子由配体(主要是配位S原子)向金属原子K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张筱丹  杨恺  郑保忠 《云南化工》2003,30(Z1):45-49
介绍了生物降解医用材料的特性及降解机理,典型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的制备及生物降解医用材料在临床医学及药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P2P作为新兴的网络模型,引导着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在用户与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链接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本文概述了P2P技术发展过程和主要应用领域,探讨了P2P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菁  付仁春  张筱丹  隆泉  郑保忠 《材料导报》2003,17(Z1):266-267,252
使用原位聚合法制备拟除虫菊酯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特性的测量方法及改变部分实验条件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由此确定了制备农药微胶囊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尿醛树脂微胶囊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胶囊的控制释放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尿醛树脂微胶囊的囊心随时间的缓释曲线,并通过平均粒径,膜厚,表观扩散系数等相关参数揭示了不同因素对微胶囊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