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性Ni-Mo-P/Ni-P双层化学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性Ni-Mo-P/Ni—P双层直接连续化学镀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钼酸根与次磷酸根加量比对镀速的影响,络合剂与pH对镀速及成分影响的研究,优化得到一种双层化学镀的酸性镀液的组成。试验研究了钼含量对镀层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具有非晶结构的双层镀的最佳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Ni-P/Ni-Mo-P镀层耐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镀液中加入Na2MoO4的化学沉积法对酸性Ni-Mo-P/Ni-P双层化学镀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用连续施镀法制备此多元合金镀层的工艺。测定了镀层的性能,特别是对其耐腐蚀性能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镀层的成分及结构对其性能有关键的影响,双层镀镀层性能优于Ni-P单层镀镀层性能。  相似文献   
3.
方永奎  邱万忠 《炼油与化工》2005,16(1):23-24,27
研究了选用10X型分子筛脱除硫醇,草酸脱除碱性氮,同时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实验考察了剂油比、温度、时间对焦化汽油改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焦化汽油质量差的原因是含硫醇和碱性氮,分子筛脱除硫醇时,剂油比为4:50,温度50℃,时间30min,然后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剂油比4:50,常温,时间10min,汽油收率达90%,脱硫率达85.7%,硫醇含量达到国家标准(低于0.05%);草酸脱碱性氮时,剂油比为5:50,温度80℃,时间30min,同样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剂油比4:50,常温,时间10min,汽油收率达88%,脱氮率达99.1%;这对改变焦化汽油的质量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法处理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电絮凝法的降解处理效果,以及间接电催化氧化法的脱色作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电絮凝处理过程的优化工艺为:阳极采用白铁板材,电流密度25mA/cm^2,电极间距2.2cm,反应时间40min,色度及CODc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12%和91.62%。间接电催化氧化法对废水的脱色处理优化工艺为:反应时间30min,NaCl添加量3.0g/L,电流密度25mA/cm^2,电极间距3.0cm,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研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VP0系催化剂、杂多酸及其盐类催化剂、多组分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过程。VPO系催化剂最先用于催化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反应,但生成丙烯酸的选择性和收率均不高,最好的丙稀酸收率只有18.8%。杂多酸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一般,特别是其热稳定性差,在丙烷氧化反应的温度下,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失去活性。混合金属氧化物(MMO)催化剂发展较晚,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此催化剂获得了48%的丙稀酸收率,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固体酒精的制备原理,研究了固体石蜡、助燃剂、pH值及冷却方式对固体酒精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得到固体酒精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具有硬度高、残渣少、无黑烟、易于保存等特点的优质固体酒精,并对其使用性能做了实验,其热值与液体酒精热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丙三醇,环氧氯丙烷、叔胺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三聚表面活性剂(3C_(14)triQ),应用FTIR和~1H 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稳态荧光法对目标产物的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25℃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82(γ_(cmc)=30.2 mN/m)、0.087、0.085 mmol/L,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和二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采用分水时间法考察了目标产物的乳化性能,并结合偏光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乳液粒径情况,结果表明其乳化性能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煤油乳液粒径为1 481~3 574 nm,平均粒径为2 638 nm。w(3C_(14)triQ)=1%的溶液起泡高度为24.6 cm,稳泡性为97.15%。在1 mol/L HCl缓蚀介质中,ρ(3C_(14)triQ)=50 mg/L,缓蚀效率可达到95.2%。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热裂解技术,将废旧塑料制品中原树脂高聚物进行彻底的大分子链裂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状态制成燃料油,通过分析油品的密度、馏程和溴价等性质衡量产品质量。该方法的经济价值可观,并可消除环境的“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9.
有机化学实验CAI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有机化学实验CAI”开发的意义、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件的制作过程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二乙烯三胺、氯乙酸钠、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3C_(12)taDA),其结构用FTIR,~1H NMR进行了表征。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3C_(12)taD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_(CMC)),并研究了胶束化行为。结果表明,298.15 K下,3C_(12)taDA的CMC值为0.37 mmol/L,γ_(CMC)=25.56 mN/m;随着温度的升高,3C_(12)taDA的CMC值和γ_(CMC)值逐渐降低。胶束化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胶束化过程是一个由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另外,3C_(12)taDA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