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7篇
能源动力   57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健  施明恒 《流体机械》2007,35(7):61-66,56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氯化钙和氯化钙与氯化锂的混合物(1:1)作为除湿剂对液体除湿空调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影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参数及收益冷量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提高液体除湿空调的性能参数和指导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运行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晶垢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中良  施明恒 《化工学报》1997,48(4):401-407
通过对结晶垢结垢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分析,证明了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会对结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提出了考虑垢层表面温度变化的描述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恒壁温和恒热流条件下的结垢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对恒壁温情况必须考虑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导致结垢过程渐近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恒热流情况,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它所带来的对结垢过程的影响.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模型预测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VRV空调系统,分析各系统部件的工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室内机、室外机的设计参数、设计要点和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为VRV空调系统的设计研究人员、相关的试验方法以及产品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未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质研究中,由于缺乏测定多孔介质局部含湿量的有效方法,成为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关键课题. 虽然目前已经注意及此,也提出多种测量多孔介质内部含湿量的方法~([1]),但难以满足对多孔介质实现“局部”含湿量的在线实时测定要求.以致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中,只得避开对局部含湿量的直接测量.即使如文献[2]发展的测定多孔介质热湿迁移特性的各种积分效应法,所得测量的也只是试样总含湿量的变化,远没有完满结果.多孔介质热湿迁移特性的实用非稳态测试技术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QPD和IAQ感知值的基础上,提出广义IAQ感知值GPV的概念,井给出了数学模型。分析表明,指标C可以被看作为GPV的一个特例,当某些不能为人体所感知的因素必须被考虑时,应采用GPV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热源理论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经典常热流线热源理论,通过引入叠加原理、阶跃负荷及孔洞热阻思想将其发展为能够适用于变热流埋管换热与地源热泵系统模拟的变热流线热源模型,并与改进的经实验与理论验证的圆柱源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变热流线热源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地下埋管的换热过程,可作为地下垂直U埋管换热过程的计算模型,为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而又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导热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孔介质中热量传递与多孔介质内部的几何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讨论了多孔介质的分形结构和相关的分形维数,利用能量方程,导出了分形维数为D的有限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广义热传导方程,在此基础上,假定热量在多孔介质中的传导路线也是一种分形结构,提出了一个筒化的多孔介质并联通道分形导热模型,求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三种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除湿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的除温器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三种典型结构的除湿器的传热传质性能、被处理空气与除湿溶液的质量流量比率(MR)和蓄能能力(SC)等方面的比较,得出绝热型除湿器具有比表面积大,被处理的空气流量大等优点,但加湿器内沿程压降较大;水冷型除湿器蓄能能力强,但结构复杂;而交叉流型板式除湿器由于能充分利用回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节能型除湿器。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再生和蓄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能量在液体除湿剂中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蓄能潜力大,再生温度低,可以利用太阳能或其它低位余热和废热。着重分析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溶液的再生原理和再生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对再生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再生过程对流传质和对流换热的实验准则方程,讨论了各主要因素对再生量的影响。对再生器的蓄能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蓄能工况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性是制约太阳能空调普及推广应用的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太阳能空调和热水站综合系统方案,即在居民住宅楼的屋顶布置太阳能集热器阵,结合地源水低温热源系统,建设全年供应全体住户生活热水的太阳能热水站,以及夏季和冬季供应顶一、二层住户空调冷、热水的综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双效与单效耦合的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循环方案,白天日照时段采用双效循环运行并进行蓄热,而在其余时段切换为单效循环利用蓄热运行。该方案不仅效率高、而且其单位体积蓄能罐的蓄能密度极大,可实现无需用辅助能源而完全靠太阳能进行昼夜空调。由于综合利用系统中集热器的投资费用被所有热水用户分摊,空调用户的投资可很快从节省的电费中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