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开展了碳纳米管材料对氟橡胶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探究碳纳米管含量对氟橡胶复合体系物理性能、热性能、微观结构形貌、透气性以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拟高温高压条件进行老化试验,对老化试验前后材料的硬度变化、体积变化、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随碳管含量增加表现增加的规律,基于脆断表面和热失重断面证实了本文实现了高含量碳纳米管的均匀分散,并且一维纳米材料构筑的碳纳米管网络结构有助于氟橡胶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提升;基于老化前后的性能对比数据,表明碳纳米管的存在有助于老化后氟橡胶宏观性能的保持。  相似文献   
2.
磁性生物玻璃陶瓷主要指将具有磁性的元素,如铁等引入到生物玻璃陶瓷中,制备出结构和性质类似于人体组织的生物材料,其独特的功能使之成为近来新材料研究的热点.介绍了较为常见的几种磁性生物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如熔融煅烧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双相复合法等,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物煅烧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驱体,并将其与生物玻璃陶瓷复合,制备磁性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铁氧体对材料磁性、生物活性和细胞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磁至7.96×105 A/m,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在7.49~6.46A.m2/kg之间,矫顽力在9.95×103~1.60×104 A/m之间。其中使用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前驱体使复合材料磁滞回线包围面积最大,预期有最好的生热能力。而各铁氧体的掺入均导致材料生物活性下降,但在浸泡入模拟体液21d后,各材料表面均能生成类磷灰石层。将ROS17/2.8细胞与共沉淀法制备的铁氧体复合材料共同培养7d,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细胞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壳聚糖为壁材、乳化交联法制备载亚硒酸钠微球。以微球形貌、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用SEM扫描电镜、红外、原子荧光、TG热重等分析手段对微球粒径外观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以自配的SBF模拟体液为体外环境,研究微球缓释硒的性能。结果显示,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5℃,壳聚糖浓度3%,亚硒酸钠浓度0. 8%,交联剂用量15%,该条件下的微球形貌优良,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 89%,5. 05%,微球平均粒径为10μm;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通过改变相关变量因素水平,可调控球壁厚度和交联度是影响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实现载硒微球硒的可控缓释;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能力,缓释速率在482 h后达平稳,有效缓释时间达35 d。壳聚糖载硒微球能有效避免硒的突释效应,可为缺硒群体的科学补硒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光大  张楠  张开丽  赵三团  麻开旺  许贺龙  赵威  谢蟪旭 《材料导报》2018,32(24):4211-4216, 4223
本工作将钙铁氧体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制备了含钙铁氧体磁性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磁热种子。对所制得材料的物相组成、磁性、体外生物活性、磁生热能力及磁热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组织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主晶相为CaSiO3、Ca5(PO4)3F和CaFe2O4。充磁约8×105 A·m-1时,材料饱和磁化强度约5 A·m2·kg-1,矫顽力约2×104 A·m-1。暴露在342 kHz、1×103 A/m的交变磁场下,0.1 g材料20 min内即能实现升温约40 ℃。在浸泡入模拟体液中14 d后,材料表面能形成不连续的含有碳酸根生物的活性层。MTT细胞增殖实验显示材料无细胞毒性,MG63细胞能在材料上粘附和生长。将材料与VX2细胞在交变磁场下复合培养20 min,材料周围出现明显的死亡细胞圈。兔肌肉植入实验显示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使用溶胶凝胶法和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了(45-x)CaO-xLa2O3-4.5MgO-33SiO2-16P205-0.5CaF2(0≤x≤5)(质量分数)体系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氧化镧对材料的晶相组成、力学强度、生物活性、磁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2o3的掺入量x≤5时,提高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力学强度,赋予了材料一定的磁性能,但当掺入量为x=5时,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WGC)中掺杂锰锌铁氧体,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磁性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并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其磁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不同掺杂工艺制备的材料的主晶相均为硅灰石、磷灰石、氟磷灰石和分子式为Zn0.75Mn0.75Fe 1.5O4的锰锌铁氧体. 在充磁至7.96×105A·m-1时, 各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相差不大, 在5.4~5.9A·m2·kg-1之间. 材料的生物活性与烧结前和锰锌铁氧体前驱体复合的A-WGC原料的反应活性有关, A-WGC原料的反应活性越低, 材料的生物活性越好. 比较各材料, 采用将A-WGC前驱体高温煅烧后再与锰锌铁氧体前驱体固相混合的工艺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气压烧结(GPS)对Mn-Zn铁氧体材料密度、磁性、晶体特性方面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金相分析(MA),发现气压烧结后样品虽然仍具有典型立方铁氧体尖晶石相结构,总气孔体积减小,但晶粒存在非均匀性长大,并且在晶粒内部存在少量气孔.样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气压烧结对材料密度、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有着明显改善,但却引起材料起始磁导率下降以及剩余磁感应强度的增加;在1400℃保温2.5 h,同时加10 MPa气压保温3.0 h烧结的Mn-Zn铁氧体材料的性能为p>5.0 g.cm-3;μi3500~4000;B>500 mT;Br<130 mT;Hc<4.0A·M-1;平均晶粒度 60~80 μm.  相似文献   
9.
将纳米Fe3O4按与透钙磷石骨水泥基质质量比为1∶20、1∶10及1∶5的比例加入,研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Fe3O4掺入增多,由于理化结构改变,骨水泥固化时间被延长至约9~27min;固化放热明显降低;可注射性和抗压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掺入比为1∶10时,可注射性(可注射系数约89%)及抗压强度(约45MPa)最优,显著高于掺杂前;在1.59×106 A/m磁场下,材料饱和磁化强度从0.49A.m2/kg增加到5.51A.m2/kg,矫顽力从233.23A/m增加到707.64A/m;降解速度减缓明显,当掺入比达1∶5时,材料28d浸泡失重率由未掺杂时的约14.9%下降到约7.5%。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骨水泥可以在骨修复的同时辅助治疗肿瘤,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目前抗肿瘤骨水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磁热疗抗肿瘤的磁性骨水泥、可缓释化疗药物抗肿瘤的载药骨水泥和可进行局部放疗抗肿瘤的放射性骨水泥。综述了这些抗肿瘤骨水泥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抗肿瘤骨水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