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机械仪表   5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无辐射损伤的生物组织光学成像方法和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生物组织是由不同大小、不同成分的细胞组成的高散射介质,光在这种介质中传输时将产生散射和吸收.超短脉冲激光在离散射介质中传输时,将因漫散射使脉冲展宽,这是脉冲光与散射吸收体相互作用的统计反映,因此漫反射、漫透射光中也必然含有介质光学特性的信息.通过研究散射光的时间行为,将可能间接获得介质内部非均匀性的空间位置信息,从而对介质中的散射吸收体(如生物组织中的肿瘤等)成像.红光与辽红外光人射到高散射介质后,在其内部主要以漫散射光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高分子湿度传感器信号提取电路,这一电路基于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结构简单、响应时间快等特点,将其输出信号以A/D转换值的形式为下级智能化仪器提供数据源。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符合二次拟合曲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气监测中的NOx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温度测控要求,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和数据采集卡Lab-PC-1200构建多路仪器温度测控系统,结合实例,研究了多路温度测控系统的性能和精度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TDS5052B数字示波器设计了一种简化的光子信号采集和自相关算法。基于示波器中的嵌入式Windows2000操作系统,应用LabVIEW和VisualC++软件,实现了光子信号的高速采集以及基于多-tau原理的数字相关。与BrookHaven光子相关光谱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光子信号采集与自相关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陈卫  杨冠玲 《粉体技术》1997,3(1):39-43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显微TV计算机系统中获取颗粒布朗运动轨变的跟踪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6.
罗罡  杨冠玲 《激光杂志》1996,17(6):286-288
激光散斑测速(LSV):强度谱模板方法罗罡,杨冠玲(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系,630044)(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510631)1引言目前,激光散斑测速技术(LSV)及粒子像测速技术(PfV)已成为不稳定流场的速度分布测量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者成功地将其...  相似文献   
7.
雾粒粒度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脱硫塔内喷雾雾场的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雾场的环境条件,应用夫朗和费衍射原理设计制造了适于大雾场内进行测试的仪器,并叙述了仪器的特点,对论了雾粒测定仪进入脱硫塔内测试的有关技术问题,文章还介绍了雾粒测定仪在脱硫塔内测试的情况,分析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生活环境中微尘的污染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搞清楚悬浮颗粒在生活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对环境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本研究组对广州市四个观察点能见情况的观察结果。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园林区的居住环境空气的浮悬颗粒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层高进行了采样;组建了电子显微CCD摄像系统;用所研究的纤维物剔除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了以上居住环境的浮悬颗粒物分布情况。指出广州市居住上空的浮悬颗粒物大小的分布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规律,给出了PM10以下微尘颗粒分布的分析结果及进一步应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动态光散射技术中光强自相关曲线衰减速率的物理意义,指出快速衰减的相关曲线代表小颗粒对应大的自相关函数G(Γi),反之亦然。讨论了相关曲线出现涨落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提高测量精度的相应措施。比较了各种算法所提供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并指出颗粒系的分散度越大,差异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物SO_2分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会激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由此开发出一种大气SO_2浓度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由光路、电路和气路三部分构成,光电倍增管将探测到的荧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由光子计数板计数,通过虚拟仪器平台实现系统的测控。该方法克服了化学方法测量时需要试剂、采集时间长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激发光213.8nm和荧光峰值320nm的最佳光谱匹配,当累积时间为300s时,监测极限为0.5ppb,重复精度可达±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