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修正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系统,对Barre花岗岩(Barre granite,BG)圆柱形试样进行高应变率单轴压缩试验。根据各向异性BG试样3个主轴方向将试样分为X向(P波速度中等),Y向(P波速度最低)和Z向(P波速度最高)。试验过程中,采用组合型整形器(黄铜+橡皮)保证加载中的应力平衡,实现对试样的常应变率加载;利用单脉冲加载技术确保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只受到1次动态载荷。得到试样3种破坏状态形态:未破坏、表面开裂以及完全破碎。对回收试样切片后的微观裂纹分布研究发现,裂纹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多。试验测得BG三个方向不同加载应变率(70,100,130 s-1)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不同破坏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3个方向的试样均表现出应变率相关,最大承受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在较低和较高的加载应变率下,试样的最大承受应力与初始裂纹方向无关,呈现出各向同性。而在中间加载应变率下Y试样承受应力最大,这是因为BG初始裂纹面平行与XZ平面,在临界加载条件下裂纹扩张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深山卧蛟龙     
23深山卧蛟龙@林玉亮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得到可变形战斗部破片飞散分布规律,运用LS-DYNA对可变形战斗部变形和爆轰驱动破片飞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与试验吻合较好的结果;对相同结构口径的偏心起爆战斗部、周向均匀战斗部的爆轰驱动破片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破片飞散角度内可变形战斗部整体性能优于偏心起爆战斗部。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20日,由科学技术部组织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二期)》验收会在北京举行,科技部邓楠和李学勇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领导、科技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项目组的代表出席会议。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长、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贾承造所作的成果报告,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超额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给予高度评价。1999~2000年两年间,60…  相似文献   
5.
两种炸药材料本构行为的应变率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PBX和B炸药两种压装炸药进行了应变率为10-4~102s-1的压缩实验,得到了两种炸药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回收试样的SEM观测,对材料的破坏模式进行了细观考察;初步建立了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对两种炸药力学行为的特征和应变率效应得到了较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膨胀管分离装置在解锁过程中引起结构振动的冲击来源,文中运用LS-DYNA对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冲击主要来自于膨胀管对分离端框的碰撞以及分离板断裂时应力的释放引起分离板振动;冲击值在结构界面衰减了50%,在结构内部由于应力波衰减效应与结构谐振效应相耦合,冲击值无明显增减.进一步分析得到两种冲击源对结构的振动贡献分别占55%和45%.  相似文献   
7.
以轻气炮作为加载手段,采用飞片撞击法,对两种热处理的铝合金试样2014-A、2014-B进行了冲击加载实验,得到了两种材料适用于LSDYNA的Gruneisen状态方程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冲击波压力电测法操作复杂且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基于等效靶塑性变形的炸药爆炸威力评估方法.首先进行小当量立姿等效靶板变形试验,并基于实验结果确定适用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模型;其次,使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等效靶变形的理论模型,建立靶板中心最终变形挠度与爆炸当量、爆炸距离的关系;进一步结合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通...  相似文献   
9.
一种含铝炸药压缩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某含铝炸药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得到了不同初始密度的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曲线表明,材料的压缩强度随初始密度及加载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加;初步建立了材料在不同初始密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对该炸药不同密度下的力学行为特征和应变率效应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含能材料的高应变率响应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研究3种含能材料(PBX、B炸药和复合固体推进剂CSP)的高应变率响应,得到了它们的应力(σε)-应变(εE)曲线。结果表明,该曲线受含能材料试样与压杆间摩擦的影响,将足够的润滑剂涂覆于试样和压杆的侧端面可减小摩擦,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3种含能材料的应力、应变对应变率都比较敏感。用SEM分析材料的细观结构和高应变率加载下的响应机制,表明3种含能材料在动态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破坏现象,两种材料发生碎裂,另外一种发生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