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地层渗透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不同埋深地层渗透性,减少实施常规水文地质试验对存在污染含水层的扰动,提出利用振荡试验技术确定滨海地层渗透系数。室内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了注水式振荡试验,在人工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同步监测了试验主井和相邻观测井中水位响应;龙口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分层监测井中实施了提水式和注水式振荡试验;利用配线法计算了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中目标地层渗透系数。结果表明: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振荡试验为滨海含水层现场利用振荡试验确定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提供了重要经验;相比于提水式振荡试验,注水式振荡试验更易于实施,激发方式(提水和注水)的不同并没有对试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利用振荡试验在非常短时间内(单井水位恢复时长大部分少于5 min)确定了龙口海水入侵区重要监测断面上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近60年来我国主要江河枯季径流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主要江河的枯季径流系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主要江河1950~2008年枯季径流系列变化过程,对比分析了1980年前后两段时期枯季径流的变化,揭示我国主要江河近60年来水文情势变化及趋势,反映枯季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原则,提出改制的实施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13个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用水效率、节水水平等条件差异明显,节水模式与推进路径不尽相同。在充分吸纳现有用水效率指标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节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等6个方面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引入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了3个节水分区:Ⅰ区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和苏州市;Ⅱ区包括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镇江市;Ⅲ区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在各区节水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各分区的节水工作重点。本研究可为探索丰水地区节水优先途径等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GSFLOW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转化关系、分析不同水文参数对于流域水资源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在介绍GSFLOW模型的结构、计算过程、应用范围等基础上,分析了气温、降水以及不同数量的水文响应单元(HRU)对GSFLOW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尺度的不同影响GSFLOW模型的精度,当HRU数量增加时,GSFLOW模型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加剧烈,模拟结果变动幅度加大。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比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更大,而降水比气温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GSFLOW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复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7.
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是支撑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化平台,在系统中全面整合展示地下水各类数据信息,对提高地下水管理业务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类总结地下水主要数据源基础上,从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国家战略区地下水管理和重要地下水水源地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地下水信息展示需求,按照全国地下水总体情况、国家战略区域、地下水超采区域、地下水水源地等四个层级提出了地下水信息展示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高放射性水平废物具有放射性核素浓度高、毒性大、持续释放衰变热和衰变时间长等特性,使其处置的难度和风险极高。核废物的精准检测和评估对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以核共振荧光方法与三维透射成像相结合的核废物检测方法近年来开始逐步发展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紧凑型逆康普顿散射X/γ射线源是核共振荧光技术应用的核心装置,能够满足工程现场应用和精准无损检测的需求。介绍了国内这类先进辐射源的发展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现状。基于紧凑型伽马射线源装置,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揭示了核废物、废物罐及其外围膨润土的响应机制,实现了对交界区域的成像分析。相关表征数据可作为输入参数,提高屏蔽材料多场耦合的数值模拟精度,预测关键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评价屏障系统的可靠性和核废物的泄露风险,为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核素识别、检测和安全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采用氩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炭包铜纳米粒子,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炭层的保护作用赋予铜晶体更高的抗氧化性能;非晶炭层的特殊结构可通过双氧水化学处理使其表面产生羧基和羟基,提高其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炭包铜粒径越小,纳米流体导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从多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浸出渣、黑铜泥和铜砷饼等有色冶炼固废中稀散金属Te可控富集过程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情况,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技术评估了该过程对环境的负荷。在eFootprint上建立相应的LCA模型,并对研究范围、清单数据、环境影响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过程对初级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全球变暖潜值、酸化及生态毒性的影响较大。从1.00 t多源有色冶炼固废中富集1.46 kg碲粉,要消耗8 089.53 MJ的初级能源和11 645.43 kg水资源,还排放803.45 kg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5.10 kg酸性物质,并且生态毒性指标值为2.98。结合工艺特点,通过对LCA结果和清单数据敏感度分析,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了绿色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