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热法制备ZrO_2纳米微晶及对乙醇和丁烷气敏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水热法制备 Zr O2 纳米微晶的平均尺寸为直径 5 nm,长 7.5 nm。由 X射线衍射确认晶相为单斜相。并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了透射电镜和激光散射分析 ,结果表明 Zr O2 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存在软团聚 ,团聚体平均尺寸约 90 nm。着重研究了 Zr O2 纳米微晶对乙醇及丁烷的气敏性能 ,结果表明用纳米级 Zr O2 粒子制备的气敏元件对乙醇和丁烷有好的气敏性。并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降低 ,对气体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非水体系中电沉积稀土永磁功能合金纳米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在尿素-NaBr-KBr-酰胺体系中电沉积稀土-铁系金属(La-Co)合金纳米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La-Co)合金纳米线的表面形貌,用磁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LaCo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纳米线直径较为均匀,且每条纳米线的尺寸为70~80nm,与AAO模板的纳米孔径大小相符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La-Co合金为LaCo5晶体;在室温下呈现顺磁性的La,当与Co形成合金后,饱和磁矩接近于磁性金属Co。  相似文献   
3.
SiCp/Al复合材料的离心熔渗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研究了反应离心熔渗法制备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及其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粒度配比,可在低温、低离心力下熔渗制备组织均匀的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SiC颗粒体积分数可达到63%;复合材料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iC颗粒尺寸及界面反应程度,合适的界面结合及细SiC颗粒的掺入有利于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基体热处理改变了SiC颗粒所受应力状态,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其最高值可达519MPa。  相似文献   
4.
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电沉积制备稀土-铁系金属(Sm-Co)合金,研究沉积液中主盐浓度配比、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沉积膜的形貌及合金含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较平整均匀,呈现银灰色;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稀土金属Sm-Co合金为SmCo5六方晶体;特征X射线谱(EDS)证明沉积膜由金属Sm、金属Co和极少量的O、C组成,单质Sm的含量(质量分数)为29.07%,单质Co含量为63.51%;Sm与Co的摩尔比约为1:5;经Ar离子对样品表面层溅射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进一步证明,沉积层为单质Sm和单质Co。并研究了Sm-Co合金的磁学性能,如矫顽力、磁矩及最大磁能积。用聚乙烯醇保护膜涂附可以防止稀土合金氧化。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分散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加入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并用超声波振荡方法,研究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状态。通过沉降时间观察其分散性,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分散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一定浓度的阳离子型全氟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互配作为分散剂使碳纳米管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在联氨还原法制备金属Co纳米微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辅助还原剂,联氨为主还原剂,在微波辐射下还原钴盐制备六方结构o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仪观察并测定纳米Co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确认Co纳米粒子为类球形,粒径为10~15nm.在正己烷中存在软团聚,团聚体平均尺寸约30nm.采用XPS考察产物的表面价态,证明金属Co纳米晶是以零价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熔渗法在低压力下制备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并研究其热学性能。临界熔渗压力与SiC颗粒尺寸及反应程度有关。Al熔体在无压或低压力下能渗入SiC预成形坯 ,制备出组织均匀的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SiC颗粒体积分数约 5 0 %。界面反应对SiCp/Al复合材料的CTE的影响很小 ,但会降低SiC/Al的界面传热系数 ,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降低熔渗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可缓减界面反应程度 ,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CTE在 10× 10 - 6 /K以下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 164(W·m- 1 ·K- 1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反应压力熔渗法制备高含量SiCp/Al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及其抗弯强度。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粒度配比,可在低温、低压力下熔渗制备组织均匀的高含量SiCp/6013Al复合材料,SiC颗粒含量达到63%;复合材料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iC颗粒尺寸及界面反应程度,合适的界面结合及细SiC颗粒的掺入有利于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最高可达445MPa。  相似文献   
9.
研究室温下在熔盐体系中用电沉积方法于铜基体上沉积单一金属钆,分析了沉积液中主盐的含量、电流密度、电沉积时间及沉积液的pH值选择等工艺参数对沉积薄膜的形貌和金属Gd含量的影响.经X射线能谱仪(EDS)测定,其中Gd的质量分数为93.56%;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沉积薄膜为均匀、光滑、致密的银白色沉积膜;经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所得沉积薄膜的晶体结构为立方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沉积薄膜表面价态分析,证明所得沉积薄膜为单一稀土金属钆.用聚乙烯醇保护膜涂覆可以使稀土沉积薄膜免于氧化.  相似文献   
10.
SDBS/TTAC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双水相体系的性质,测定了分相区域并绘制了相图,以色氨酸为对象研究了双水相体系的萃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20~40℃,n(SDBS)∶n(TTAC)=(1.6∶1)~(1∶4)可以形成双水相;TTAC过量区双水相上下相体积比随TTAC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加入正丁醇后分相速度加快,可在12 m in内分相,上下相体积比增大;电导率曲线与偏光显微镜图片表明,TTAC过量区双水相下相存在松散的液晶结构。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2007年8月16日出具的第J 20071385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