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在非线性聚合物光波导中实现高效切连科夫倍频辐射的方法,避免了传统结构中多次反射引起的损耗,而且具有易制备和结构紧凑的优点,通过选择聚合物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现了基频导波与倍频导波的近相位匹配。在实验中实现了转换效率1.6%W^-1 cm^-1,这是迄今为止在聚合物中所报道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2.
宽带光波导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器件之一。本文分析了M-Z干涉型光波导调制器的工作特征,研究了集总参数型电极的带宽特性,在LiNbO3基片上设计制作了光波导调制器并测量了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交联型聚合物要取得良好的极化效果,要求尽量保证极化取向过程与交联过程的同时进行。准确界定交联过程发生的温度段对于极化效果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实时测量交联型极化聚合物交联温度的方法。实验利用基于衰减全反射原理制作的CCD监控系统,监控了交联型聚合物聚氨酯升温过程中薄膜厚度以及折射率的变化。发现在80℃附近以及130℃附近,由于聚氨酯发生交联反应所带来的影响,厚度以及折射率曲线斜率均发生突变,由此得出聚氨酯的交联温度范围即最佳极化温度范围为80℃-130℃。界定交联过程的温度范围,有助于优化交联型聚合物材料的极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ATR技术的有机聚合物二次电光系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次电光效应是有机聚合物材料一种重要的电光特性,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备有机聚合物电光调制器等电光器件.有机聚合物材料的二次电光系数是衡量其二次电光效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可以用一个6×6阶的张量来表示.利用该张量的对称特性、各个元素之间的已知关系以及折射率椭球公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ATR)技术的测量有机聚合物二次电光系数的方法.在测量中,通过选用TM偏振光以及TE偏振光作为测量光束,可以分别获得二次电光系数张量中S11以及S12元素.利用已知关系,可以计算得到S44以及直流克尔系数.从而得到二电光系数张量中所有元素的值.  相似文献   
5.
衰减全反射结构的双通道聚合物电光调制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反射结构的电光调制器由于其特殊性质,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提出一种双通道衰减全反射电光调制器,该调制器含有两对电极,当两束光以一定的角度平行入射棱镜底面时,两束反射光的强度就会被加于两对电极上的电信号分别调制,这样在一个棱镜上可实现两束光信号的同时调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同时测量强吸收衬底上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方法。对生长于强吸收衬底上的透明薄膜,提出在该薄膜上镀一层薄金属,形成金属-薄膜-强吸收衬底的类波导结构。由于小角度入射光在强吸收衬底上具有较强的反射率,使该结构可容纳一系列共振模。利用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和导出的共振模模式本征方程,同时确定透明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验中测量了硅衬底上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3。该方法具有简便、可靠、可测量任意折射率薄膜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改性提高了具有较高一阶分子超极化率(β)和热稳定性的新型有机非线性光学(NLO)发色团的可加工性能.将它们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无定型聚碳酸酯(APC)掺杂,制备出优质光学质量的电光聚合物薄膜,并成功制备出衰减全反射型(ATR)电光调制器原型器件.  相似文献   
8.
氙离子激光激发自源荧光诊断口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应用Xe~+激光激发口腔恶性肿瘤产生自源荧光,记录成光谱,显示出恶性肿瘤于630nm和/或690nm处有特征峰。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恶性肿瘤及某些癌前病损的早期癌变。  相似文献   
9.
10.
制备有机聚合物脊型光波导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讨论了DR1/PMMA聚合物波导在紫外光照射下,各个模式的有效折射率,薄膜厚度,以及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金属掩模,利用光漂白技术制备聚酰亚胺脊型光波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