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断层水平-竖向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俊青  包华 《工业建筑》2011,41(4):11-15,20
基础隔震技术在目前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对于冲击性较强的近断层地震作用考虑甚少,特别是竖向分量考虑更少.通过选取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含有完整水平与竖向地震分量的近断层记录、远场地震记录以及断层附近非脉冲型地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分析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水平-竖向地震分量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隔震支座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2.
劲性复合桩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芯桩和外包水泥土组成的组合构件,其具有双重界面,即由"芯桩"与"水泥土"构成的内界面以及由"水泥土"与"桩周土"构成的外界面.试验研究表明:劲性复合桩具有摩擦型桩和大直径桩的特性;同比条件下,其竖向承载力比钻孔灌注桩提高62%~76%,其外界面总侧阻力比钻孔灌注桩提高73%~91%;外界面总...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平面内荷载作用下,腹板间距、腹板高度、泡沫芯材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格构腹板增强型泡沫夹层结构腹板屈曲性能的影响。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半波数基床系数,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模拟泡沫芯材对格构腹板增强型泡沫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腹板的弹性支撑作用,基于Ritz法提出腹板平面内荷载作用下屈曲荷载理论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表明:泡沫芯材的存在使得腹板的屈曲特性不同于无芯材时屈曲特性,随腹板高度增加屈曲荷载表现出平稳增加的趋势,屈曲形态呈现出多峰特征的褶皱;腹板间距和高度较大时,泡沫芯材的支撑对腹板的稳定起到主导作用;理论方法分析结果、有限元结果以及试验数据总体上一致。  相似文献   
4.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空间结构上空气源热泵机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6层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列举了其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屋面及顶层楼面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组运行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的原因;在屋面支承梁与机组原隔振层下钢梁之间增设隔振层,形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刚性基础双层隔振模型以及机组一屋面耦合的双层隔振模型,对比分析了大跨度结构对于机组减振效率的影响;列举了实施双层隔振后实测的减振效果.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大跨度建筑结构楼、屋面竖向刚度偏低,不利于抑制由机组运行产生的微振动;对于大跨度结构而言,常规的振动传递率设定偏低,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减振标准,振动传递率控制在0.01左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隔震技术在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我国存在相当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待加固改造,特别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基本没有考虑抗震设防的问题.常规抗震加固措施在加强结构的同时,也会增大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力,很难协调好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延性两方面要求.本文以一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4层待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对比分析了柱加围套和增加剪力墙多个常规抗震加固方案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介绍了隔震加固的施工工序,部分构造措施以及设计要点.分析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可以大幅度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极大地提高结构的安全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获得的地铁轨道路基振动激励,建立了采用粘弹性边界平面有限元地层模型,分析了地面振动响应特点;分析了叠层橡胶垫、圆柱形螺旋港弹簧和碟形弹簧三种隔振元件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建筑基础隔震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减振应用的可能性;采用一四层框架作为研究模型,分析了基础隔振框架随结构竖向自振特性变化的振动响应规律,并提出设计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路基荷载一般在10 Hz以下,集中在5 Hz以内,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水平与竖向结构动力响应均应考虑;现有隔振元件竖向刚度经过适当调整,或者采用适当的组合形式,是可以满足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要求;隔振结构竖向第一自振频率控制在3 Hz-5 Hz范围内.并在隔振层附加5%-10%的阻尼,可以获得70%竖向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分析了格构式增强型泡沫夹层结构的腹板在纯剪作用下的弹性稳定问题,讨论了泡沫芯材的存在对夹层结构腹板剪切稳定的影响规律、该理论分析模型的适用条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了该模型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分析表明,泡沫芯材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腹板的剪切稳定性能。即使芯材弹性模量较低,其提供的剪切刚度对于腹板的稳定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腹板高厚比和芯材弹性模量的增加,泡沫对腹板提供的法向刚度控制作用越明显。芯材厚度是该模型结果准确与否的重要前提。从工程实用的角度,腹板区格的长高比对腹板剪切稳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基础隔震技术在目前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对于冲击性较强的近断层地震作用考虑较少,特别是对竖向分量的考虑.本文选取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含有完整水平与竖向地震分量的近断层速度脉冲型记录与断层附近非脉冲型记录作为地震输入,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水平一竖向地震分量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隔震支座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施工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社会对土建类学生的需求,立足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南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从实体实验与实践子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践子平台两方面构筑土木工程施工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讨论了利用该平台教学的实施途径。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建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