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回归法(PCR)和荧光分析法相结合,并用遗传算法(GA)对其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测定甲酚混合物中3种同分异构体的新方法。在p H 4.92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邻、间、对甲酚浓度在3.00~12.0μg/m L范围内,以λ=274 nm为定激发波长,测定300~335 nm波长范围内的荧光光谱,分别使用PCR和GA-PCR两种校正模型对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并同时对3种异构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邻、间、对甲酚进行预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0%、107.5%、100.4%和100.6%、99.1%、98.0%,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0.71、0.49、0.15μg/m L和0.17、0.16、0.21μg/m 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且经GA优化后的PCR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均方根预测误差减小50%,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高分子网络凝胶法的特点,总结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络合剂等;综述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在高温超导材料、氧化物热电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及纳米荧光材料等多组分氧化物粉体合成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食品中丙酸类添加剂的提取方法,提出了智能化提取食品中丙酸类添加剂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具有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快捷、安全、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同时,在固体食品中丙酸类添加剂的提取时,不会产生管道堵塞,安全可靠,可快捷安全地用于食品中丙酸类食品添加剂检测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NAT-PT的转换网关实现IPv4向IPV6过渡存在诸多的不足,且不能兼容Ipsec,IPsec是IPv6下的强制安全协议,提供网络层数据的安全。本文在分析了几种转换网关的原理及与IPsec不兼容的原因后,提出了自己兼容IPsec协议的转换网关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N-乙烯基咪唑、溴乙酸甲酯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1-乙烯基-3-乙酸甲酯基咪唑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PMVIm-TFSI)。将其与LiTFSI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P(MMA-VAc))共混制得了不同质量比的聚合物电解质。核磁共振(1 HNMR)、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AC impedance)等对电解质的测试结果表明,PMVIm-TFSI掺杂到P(MMA-VAc)和LiTFSI组成的电解质中后其电导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30℃下最高可达4.71×10-4S/cm,同时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该共混电解质(透过率≥90%)还可以运用到电致变色器件(ECD)导电离子材料中,也显示出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最近20年,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本文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国内外当前发展概况、功能性食品发展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在食品营养标签中的新要求等方面逐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强力搅拌下将KOH和Ni(OH)2混合固体粉末进行臭氧氧化,制备γ-NiOOH.研究了臭氧氧化法制备γ-NiOOH的工艺条件,对产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SEM分析.测试了正极材料中添加γ-NiOOH(包覆10%的Co)的LR6电池的性能.正极添加5% γ-NiOOH后,电池的3.9 Ω连放时间延长约40%,1.8 Ω间放(放电15 s,间断45 s)次数增加约45%.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锂(LiAA)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VAc-LiAA)三元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 /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P(MMA-VAc-LiAA)与LiClO_4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用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电解质膜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10~(-3)S/cm.而且离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电导率-温度曲线符合Arrhenius方程.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MMA-VAc)的基础上,引入第三单体LiAA可以改善膜的收缩性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