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的方法,在信号处理领域广泛应用.文章在经典的小波软、硬阈值消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改进阈值信号消噪方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此法同时克服了软、硬阈值方法的缺点,其消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深海水下技术装备是认知深海、开发深海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拓展深海新空间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挑战,亟需高水平的深海水下技术装备作支撑。本文立足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体系构成和发展需求,从深海观测/探测与感知系统、水下施工作业装备、深海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4个方面出发,梳理了国外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研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面临的工程挑战,剖析了相关关键技术装备体系和关键物理–力学机制,概括了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典型装备代表和装备图谱,凝练了我国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共性关键技术,涵盖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精密元器件加工制造技术、高精度定位导航、高速率通信技术、大系统力学计算与分析和跨尺度工程设计方法与技术等方面。为实现我国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议:加强深海水下工程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构建共性关键技术协作体系;增强我国深海水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行业影响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高质量推进兼容通用的平台建设;注重培养深海水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加速实现海洋科技产业高水平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磁性液体(磁流体/磁流变液)作为一种新型磁控智能材料,兼顾液体的流动性及固体磁性材料的磁响应特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实现二者间的可逆性转换。磁性液体润滑密封因其零泄漏、自修复等优良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研究。为探讨磁性液体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从恶劣的宇宙环境出发,分析地外空间装备研发所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对高真空、高辐射、高低温热循环三大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探讨磁性液体用于航天装备润滑/密封的可行性,总结相关磁性液体极端工况润滑/密封技术的进展和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大容量试验室进行熔断器分断能力试验测试过程中,因设备因素的限制存在试验时间不能满足分断能力测试要求的缺陷,该文设计预热转换装置中的低压大电流装置、转换高压装置、预热转换器3个重要部分,提出运用PLC+PC的自动控制方法监控和操作预热转换过程。测试结果表明:设计装置使得熔断器分断能力试验过程为40 s,控制在30~45 s内,满足分断能力测试的要求,并且实现全程自动控制,降低试验设备被烧毁的风险,提高试验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5.
电工电器是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测服务作为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提供专业检测技术服务;电工电器产品检测是关乎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和检测市场化程度加深,国内电工电器检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检测服务品牌的竞争。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我国电工电器检测服务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的关系,探究了电工电器检测服务机构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协同发展的方法,提出以标准化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检测服务品牌建设的发展路径,为电工电器检测机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上风电结构长期服役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损伤不断累积,严重时导致整体失效。现有损伤检测方法可以识别结构损伤,但未考虑桩-土作用、冲刷效应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容易导致损伤误判。基于交叉模型交叉模态(cross-model cross-mode, CMCM)法,考虑桩-土作用和冲刷效应,优化了桩基的边界条件,发展了CMCM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建立了单桩-土体有限元模型,结合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砂土地基条件下数值模型及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研究了桩-土作用、冲刷效应对整体结构模态的影响,并基于不同地基假定的基准模型,对数值模型中的结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考虑桩-土作用、冲刷效应后的地基刚度降低,从而导致结构频率降低、模态振型改变;该模型边界更符合实际工程地基状态,排除导致误判的干扰因素后,结构损伤位置、程度均可被准确识别,提升了CMCM方法的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