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是岩土地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振动台在室内开展相关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散体材料加固可液化地基,得出不同桩距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桩距对抗液化效果的评价.试验表明,桩距在3~3.5桩径时,孔隙水压力最小,抗液化效果最佳;而且得出浅层土比深层土更易液化的结论.建议在实际设计中桩距取3~3.5桩径,并且长短桩结合使用,既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粉土抗液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不同干重度,含粘粒不同的重塑粉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得出:(1)含天然粘土颗粒的粉土剪应力比随粘粒含量呈抛物线形变化,最低点在粘粒含量为9%左右。2)粉土抗液化强度随干重度增大,抗液化强度增强;反之,粉土抗液化强度降低,为今后阐明粉土液化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英  吴永娟  牛琪瑛 《山西建筑》2010,36(3):100-101
通过进行不同密实度条件下未加固与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不同密实度下模型地基的宏观液化现象作了对比和分析,得出:砂土密实度越大,抗液化能力越强;在加固土中碎石桩形成排水通道,所以同一密实度下的加固土液化现象比未加固土推迟,这意味着碎石桩起到了很好的抗液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 ,对其防治措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 ,指出在今后的沉降防治中 ,须加强地下水采灌优化方案的设计 ,熟练地运用新技术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牛琪瑛  李如凯  徐增杰  申俊敏 《工程力学》2012,(Z1):141-144,161
该文通过室内模拟地震荷载,对水泥土桩加固不同干密度液化土进行振动台试验,得出不同干密度条件的未加固或加固地基土在相同埋深处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探讨水泥土桩在不同干密度条件下抗液化效果,揭示出水泥土桩加固液化土复合地基的排水效果不明显,抗液化性能不佳,提示在工程应用中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6.
砂土地基液化与液化后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30年来国内外有关砂土液化方面主要科研成果的回顾,对自由场地砂土液化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主要判别方法和对已有建筑物地基液化研究以及对液化后结果现状的综述,得出液化研究目前还停留在以野外调查为主,室内理论性研究及有限元,三维模型的研究还较少,有待于我们及早进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对水泥土桩加固的液化砂土地基建立模型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从计算机数值模拟的角度对水泥土桩加固模型地基竖向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比、剪应变增量、接触面剪力及表面加速度作了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海  牛琪瑛  陈宇佳 《山西建筑》2010,36(17):76-77
结合太原市汾河二库所在地段工程地质对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层进行了湿陷性调查与分析,得出汾河二库内的黄土不具湿陷性的结论,为今后研究汾河二库地区黄土的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湿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该地区的桥梁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不同干重度,不同粘粒含量的粉土所进行的室内微型贯入试验,得出室内微型贯入击数随粘粒含量增加而减少;随干重度增加贯入击数增多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微型贯入试验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桩体加固液化土模型振动台试验,传感器采集的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探讨不同加固方式不同埋深处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碎石桩具有很好的消散孔隙水压力和挤密土体的作用,水泥土桩可以有效分担水平地震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